我国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有效性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 ·关于应急预案编制与应用的研究 | 第12-15页 |
| ·关于应急预案有效性方面的研究 | 第15-17页 |
| ·研究内容、目标及框架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 第2章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有效性的理论分析 | 第20-33页 |
| ·应急预案有效性的概念 | 第20-28页 |
| ·应急预案及其有效性的定义 | 第20页 |
|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有效性的主要特征 | 第20-27页 |
| ·应急预案有效性研究的功能 | 第27-28页 |
|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有效性研究的必要性 | 第28-29页 |
| ·自然灾害在21世纪的发展态势要求 | 第28页 |
| ·应急管理工作常态化下的全新要求 | 第28-29页 |
| ·我国当前应急管理的现实实践要求 | 第29页 |
|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有效性的构建原则 | 第29-30页 |
| ·以人为本原则 | 第29-30页 |
| ·效率优先原则 | 第30页 |
| ·科学有序原则 | 第30页 |
|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有效性的构建过程 | 第30-33页 |
| ·预案编制阶段 | 第30-32页 |
| ·预案实施阶段 | 第32-33页 |
| 第3章 目前我国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有效性分析 | 第33-44页 |
| ·目前我国自然灾害预案的现状 | 第33-36页 |
| ·我国自然灾害复杂性程度的加剧 | 第33页 |
| ·预案发展的速度快 | 第33-34页 |
| ·预案体系的完整 | 第34-35页 |
| ·预案数目的众多 | 第35-36页 |
| ·预案的超前性 | 第36页 |
| ·目前我国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问题 | 第36-44页 |
| ·部分预案脱离实际和科学 | 第36-38页 |
| ·各级政府应急预案编制雷同 | 第38-39页 |
| ·预案的缺失 | 第39-40页 |
| ·预案过于笼统可操作性不强 | 第40页 |
| ·预案缺乏协调性 | 第40-41页 |
| ·对预案的重视程度不够 | 第41-42页 |
| ·预案演练及修订的不足 | 第42页 |
| ·缺乏公众的参与 | 第42-44页 |
| 第4章 影响我国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有效性的原因分析 | 第44-52页 |
| ·应急体制的不完善 | 第44-48页 |
| ·常态应急机构的不健全 | 第44-45页 |
| ·各部门及地方政府协调性不足 | 第45-47页 |
| ·一元化党政决策体制的参与 | 第47页 |
| ·基层政府应急能力的薄弱 | 第47-48页 |
| ·应急机制的不足 | 第48-50页 |
| ·应急意识不强 | 第48-49页 |
| ·应急预警及响应机制的缺陷 | 第49页 |
| ·信息公开不充分 | 第49-50页 |
| ·应急法制的不完善 | 第50-52页 |
| ·应急法律不完善 | 第50-51页 |
| ·预案制定程序法制化不足 | 第51-52页 |
| 第5章 增进我国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有效性的策略 | 第52-56页 |
| ·加强对预案的重视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 第52页 |
| ·加强应急预案编制的科学性和实际操作性 | 第52-53页 |
| ·加强和完善各种灾害应急预案的专门性和针对性 | 第53-54页 |
| ·强化预案间的协调性以及配套性 | 第54页 |
| ·提高地方政府预案编制过程中的创新能力 | 第54-55页 |
| ·继续加强预案的演练和修订工作 | 第55-56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