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6页 |
·论文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就业的积极影响 | 第12-13页 |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就业的消极影响 | 第13页 |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不同产业就业的不同影响 | 第13-14页 |
·论文的安排 | 第14页 |
·论文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外商直接投资及就业理论 | 第16-30页 |
·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外商直接投资 | 第16页 |
·就业水平 | 第16页 |
·就业结构 | 第16页 |
·服务业 | 第16-17页 |
·外商直接投资理论 | 第17-20页 |
·垄断优势理论 | 第17页 |
·内部化理论 | 第17-18页 |
·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第18页 |
·比较优势投资理论 | 第18-19页 |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第19-20页 |
·投资和贸易替代理论 | 第20页 |
·就业理论 | 第20-23页 |
·古典经济学的就业理论 | 第20-21页 |
·凯恩斯的就业理论 | 第21页 |
·新古典综合派的就业理论 | 第21-22页 |
·新凯恩斯主义的就业理论 | 第22-23页 |
·就业结构理论 | 第23-24页 |
·配第(William petty)-克拉克(C.G.Clark)定理 | 第23页 |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 | 第23-24页 |
·托达罗模型 | 第24页 |
·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理论 | 第24-30页 |
·外商直接投资的直接就业效应 | 第25-26页 |
·外商直接投资的间接就业效应 | 第26-27页 |
·外商直接投资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 第27-30页 |
第三章 外商直接投资和就业现状 | 第30-43页 |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现状 | 第30-34页 |
·外商直接投资在第一、二产业的分布现状 | 第32-33页 |
·外商直接投资在第三产业的分布现状 | 第33-34页 |
·我国就业现状 | 第34-43页 |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就业影响概况 | 第36-38页 |
·第一、二产业各行业外企就业人员分布 | 第38-40页 |
·第三产业各行业外企就业人员分布 | 第40-43页 |
第四章 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43-55页 |
·模型与数据的选择 | 第43-46页 |
·应用模型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 第46-52页 |
·我国总体就业效应回归分析 | 第46-48页 |
·第一产业就业效应回归分析 | 第48-49页 |
·第二产业就业效应回归分析 | 第49-51页 |
·第三产业就业效应回归分析 | 第51-52页 |
·回归分析结果 | 第52-55页 |
·外商直接投资的总就业效应 | 第52-53页 |
·外商直接投资对第一产业的就业效应 | 第53页 |
·外商直接投资对第二产业的就业效应 | 第53页 |
·外商直接投资对第三产业的就业效应 | 第53-55页 |
第五章 对我国如何利用外资来促进就业的一些建议 | 第55-59页 |
·提高利用外资总量,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 第55页 |
·注意国企自身发展,缓解我国就业压力 | 第55-56页 |
·加强外资产业推动,创造外资间接就业效应 | 第56-57页 |
·加强外资行业引导,为下岗职工创造就业机会 | 第57页 |
·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引资,有效吸纳适龄劳动力就业 | 第57-58页 |
·重视第三产业引资,发掘我国就业潜力 | 第58-59页 |
第六章 结论及未来展望 | 第59-61页 |
·主要结论 | 第59-60页 |
·后期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在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