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泸高速大相岭泥巴山隧道围岩大变形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3-21页 |
·隧道围岩大变形的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围岩大变形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课题背景 | 第17-18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采取的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2章 隧址区岩体结构特征及岩石力学特性 | 第21-42页 |
·隧址区区域构造背景 | 第21-23页 |
·区域地层 | 第21-23页 |
·区域构造 | 第23-24页 |
·近隧址区构造特征 | 第24-33页 |
·近隧址区主要构造 | 第25-27页 |
·近隧址区主体构造—大相岭背斜的构造形式 | 第27-28页 |
·隧址区构造结构面特征 | 第28-33页 |
·隧址区岩石物理力学特性研究 | 第33-41页 |
·岩石单轴压缩变形特性 | 第33-36页 |
·岩石常规三轴压缩变形特性 | 第36-37页 |
·岩石卸围压三轴压缩变形特性 | 第37-38页 |
·岩石变形及强度 | 第38-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隧址区地应力场特征分析 | 第42-57页 |
·地应力场数值反演分析 | 第42-46页 |
·概述 | 第42页 |
·岩体天然地应力的构成 | 第42-43页 |
·隧址区地应力场反演分析方法与思路 | 第43-46页 |
·隧址区地应力场数值分析反演模型 | 第46-48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46-47页 |
·岩体物理力学参数 | 第47-48页 |
·隧址区地应力场边界条件数值反演 | 第48-52页 |
·多元回归方法的数学原理概述 | 第48-49页 |
·回归结果误差分析 | 第49页 |
·模型边界条件 | 第49-52页 |
·隧址区地应力场反演结果及分析 | 第52-56页 |
·应力边界条件反演分析结果 | 第52-53页 |
·反演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对比分析 | 第53-56页 |
·隧址区地应力场整体特征及分析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隧道围岩大变形的理论分析 | 第57-78页 |
·隧道围岩大变形概况 | 第57-59页 |
·隧道围岩大变形的类型研究 | 第59-62页 |
·围岩岩性控制型 | 第60页 |
·岩体结构控制型 | 第60-61页 |
·人工采掘扰动控制型 | 第61-62页 |
·隧道围岩大变形形成演化机制 | 第62-64页 |
·围岩大变形的判别标准开 | 第64-65页 |
·围岩大变形理论预测分析 | 第65-76页 |
·计算模型及原理概述 | 第66-72页 |
·理论预测结果及分析 | 第72-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5章 隧道围岩大变形数值计算分析 | 第78-86页 |
·概述 | 第78-79页 |
·FLAC~(3D)基本原理 | 第79页 |
·围岩大变形数值计算预测分析 | 第79-84页 |
·围岩大变形弹塑性数值分析及预测 | 第79-83页 |
·软弱破碎带围岩的掘进过程变形特征分析 | 第83-84页 |
·隧道围岩大变形程度综合预测分析 | 第84-86页 |
第6章 隧道围岩大变形防治研究 | 第86-92页 |
·概述 | 第86页 |
·常用控制围岩大变形的措施 | 第86-87页 |
·锚喷支护原理 | 第87-88页 |
·锚喷支护的数值分析 | 第88-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结论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