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区的舆论传播研究--以天涯社区为例
内容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概念梳理 | 第8-10页 |
·社区 | 第8-9页 |
·网络社区及其特点 | 第9-10页 |
·国内网络社区分类 | 第10页 |
·研究目的和范围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研究方法和步骤 | 第13页 |
·研究意义与不足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网络舆论传播的理论思考 | 第15-23页 |
·网络舆论传播对传统传播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 第15-20页 |
·"把关人"地位的削弱 | 第15-16页 |
·"议程设置"多元化 | 第16-17页 |
·意见领袖一版主与"活跃分子" | 第17-18页 |
·"沉默的螺旋"—多少人在沉默 | 第18-20页 |
·网络舆论发展的一般规律 | 第20-21页 |
·网络舆论的引发 | 第20页 |
·网络舆论的形成与整合 | 第20-21页 |
·网络舆论的平息 | 第21页 |
·网络舆论的互动模式 | 第21-23页 |
·网络舆论与传统媒体的互动 | 第21-22页 |
·网民与意见领袖的互动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十年砍柴 咫尺天涯—天涯社区的舆论传播 | 第23-44页 |
·天涯社区简介 | 第23-26页 |
·个案研究 | 第26-40页 |
·贵州瓮安6.28事件 | 第27-31页 |
·躲猫猫事件 | 第31-35页 |
·"兽首"事件 | 第35-40页 |
·网络社区舆论自由与控制的统一 | 第40-44页 |
·有效"设置"议程 | 第40-42页 |
·"把关人"控制 | 第42页 |
·培养"舆论领袖" | 第42-44页 |
第四章 作为公共领域的网络社区 | 第44-49页 |
·网络社区蕴含着公共领域的潜力 | 第44-47页 |
·平等自由地交往 | 第45-46页 |
·消解私人与公共的界限 | 第46页 |
·理性批判促成公众舆论的形成 | 第46-47页 |
·公共质疑声音的存在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词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