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研究现状及思路方法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5页 |
第二章 电视谈话节目的兴盛与衰落 | 第15-26页 |
·电视新闻谈话节目的界定 | 第15-19页 |
·电视新闻谈话节目的界定 | 第15-16页 |
·电视新闻谈话节目的发展脉络 | 第16-19页 |
·电视新闻谈话节目兴盛的原因 | 第19-23页 |
·社会发展为电视谈话节目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 第20-21页 |
·电视观众收视心理的变化是电视谈话节目应运而生的前提条件 | 第21-22页 |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相互交流以及自我表现的渴望则是电视谈话节目得以生长的土壤 | 第22-23页 |
·节目制作成本的低廉也是电视谈话节目蓬勃发展的一个原因 | 第23页 |
·电视新闻谈话节目从繁荣走向落寞 | 第23-26页 |
第三章 电视新闻谈话节目社会功能的渐趋弱化 | 第26-33页 |
·意识形态的世俗化 | 第26-30页 |
·解读意识形态 | 第26-27页 |
·意识形态的实现 | 第27页 |
·电视中的意识形态 | 第27-28页 |
·电视新闻谈话节目:意识形态的世俗化 | 第28-30页 |
·对社会群体的黏合作用的弱化 | 第30-33页 |
·社会群体的特性 | 第30页 |
·谈话节目粘合社会群体的功能逐渐弱化 | 第30-33页 |
第四章 新闻谈话节目健康发展之路探索 | 第33-50页 |
·选题 | 第33-38页 |
·选题是节目的灵魂 | 第34页 |
·选题关乎栏目生死 | 第34-36页 |
·选题“卖点”明确 | 第36-37页 |
·选题具备可操作性 | 第37-38页 |
·嘉宾 | 第38-41页 |
·嘉宾需要较好的表达能力 | 第38-39页 |
·嘉宾的选择 | 第39-40页 |
·嘉宾之间的平衡搭配 | 第40-41页 |
·主持人 | 第41-45页 |
·主客间对话以人为本 | 第42-43页 |
·从平民视角软化硬新闻 | 第43-44页 |
·叙事增加新闻的生动性 | 第44-45页 |
·多角度提问留下思考空间 | 第45页 |
·“随机秀”的诞生及其生命力 | 第45-46页 |
·“新闻秀”的理解及运用 | 第46-50页 |
结论 | 第50-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