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导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垄断与反垄断法的基本理论 | 第13-20页 |
第一节 垄断的概念 | 第13-15页 |
第二节 垄断行为的类型 | 第15-19页 |
一、经济性垄断 | 第16-18页 |
二、行政性垄断 | 第18-19页 |
第三节 反垄断法的目标 | 第19-20页 |
一、保护市场竞争 | 第19页 |
二、提高经济效率 | 第19-20页 |
三、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 第20页 |
四、小结 | 第20页 |
第二章 垄断行为刑法规制的必要性分析 | 第20-27页 |
第一节 垄断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 第20-23页 |
一、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 第21-22页 |
二、阻碍创新与社会技术进步 | 第22页 |
三、破坏市场竞争秩序 | 第22-23页 |
四、行政垄断滋生腐败 | 第23页 |
第二节 垄断行为刑法规制的价值 | 第23-27页 |
一、垄断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 第24-25页 |
二、垄断行为具有刑罚之不可避免性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境外反垄断立法中刑事责任的规定 | 第27-39页 |
第一节 美国反垄断刑事责任制度 | 第27-32页 |
一、美国反垄断刑事责任制度的规定 | 第27-30页 |
二、美国垄断行为刑法规制的特点 | 第30-32页 |
三、小结 | 第32页 |
第二节 日本反垄断刑事责任制度 | 第32-35页 |
一、日本反垄断刑事责任制度的规定 | 第32-33页 |
二、日本垄断行为刑法规制的特点 | 第33-35页 |
三、小结 | 第35页 |
第三节 台湾地区反垄断刑事责任制度 | 第35-37页 |
一、台湾地区反垄断刑事责任制度的规定 | 第35页 |
二、台湾地区垄断行为刑法规制的特点 | 第35-36页 |
三、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节 境外反垄断刑事责任制度的可借鉴之处 | 第37-39页 |
一、对垄断犯罪进行刑事处罚应体现慎刑原则 | 第38页 |
二、对垄断犯罪应设置符合其行为性质的刑罚 | 第38-39页 |
三、小结 | 第39页 |
第四章 我国垄断行为刑事责任体系的立法建议 | 第39-49页 |
第一节 我国反垄断法引入刑事责任的必要性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垄断犯罪的立法模式 | 第40-42页 |
一、附属模式 | 第41页 |
二、法典模式 | 第41页 |
三、准用模式 | 第41-42页 |
四、立法建议 | 第42页 |
第三节 垄断犯罪的构成要件 | 第42-45页 |
一、垄断犯罪的客体 | 第43页 |
二、垄断犯罪的客观方面 | 第43页 |
三、垄断犯罪的主体 | 第43-44页 |
四、垄断犯罪的主观方面 | 第44-45页 |
第四节 垄断犯罪的刑罚设置 | 第45-47页 |
一、垄断犯罪主体多为单位,应适用双罚制 | 第45-46页 |
二、合理配置罚金刑与监禁刑 | 第46页 |
三、增设垄断犯罪的资格刑 | 第46-47页 |
四、设置刑事宽恕制度 | 第47页 |
第五节 垄断行为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之间的协调适用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