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PPP(公私合营)模式的法律框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前言 | 第8-9页 |
一、PPP 模式理论基础 | 第9-16页 |
(一) PPP 模式的定义 | 第9-10页 |
(二) PPP 的功能 | 第10页 |
(三) PPP 模式与传统建设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10-11页 |
(四) PPP 模式理论分析 | 第11-14页 |
1.P PP 模式的参与主体 | 第11-12页 |
2.P PP 模式项目区分理论 | 第12页 |
3.P PP 模式的机理 | 第12-13页 |
4.P PP 模式的经济法特征 | 第13-14页 |
(五) PPP 模式成功运作的保障 | 第14-16页 |
1. 较高的公共管理能力 | 第14页 |
2. 合理的分担机制 | 第14-15页 |
3. 健全的制度与机构 | 第15页 |
4. 有效的监管 | 第15-16页 |
二、我国运用和监管PPP 模式的实践及存在问题 | 第16-21页 |
(一) PPP 模式在的我国运用 | 第16-17页 |
(二) 我国运用PPP 模式中出现的问题 | 第17-19页 |
(三) 我国PPP 模式的法律缺失 | 第19-21页 |
三、构建我国PPP 模式的法律框架 | 第21-37页 |
(一) 建立我国PPP 模式法律框架的必要性 | 第21-23页 |
1. PPP 模式在我国大量运用的必然性 | 第21页 |
2. 解决法律适用和制度冲突的需要 | 第21-22页 |
3. 提高政府执行力的需要 | 第22页 |
4. 降低法律风险和解决法律障碍的需要 | 第22页 |
5. 我国制定统一立法的条件成熟 | 第22-23页 |
(二) 我国PPP 模式的法律框架 | 第23-37页 |
1. 搭建法律框架的目标 | 第23-24页 |
2.P PP 模式的法律关系 | 第24-27页 |
3. 法律框架的主要内容 | 第27-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