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前言 | 第9-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3页 |
| 2 综述 | 第13-23页 |
| ·有关心理健康的研究 | 第13-17页 |
| ·心理健康的概念 | 第13页 |
| ·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 | 第13-15页 |
|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 第15页 |
| ·罪犯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 第15-17页 |
| ·有关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的研究 | 第17-21页 |
| ·个性特征的概念及分类 | 第17-19页 |
| ·有关罪犯个性特征的研究 | 第19-21页 |
| ·有关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研究 | 第21-23页 |
| 3 研究设计与实施 | 第23-27页 |
| ·研究对象 | 第23页 |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 ·测量工具 | 第23-24页 |
| ·问卷测试方法 | 第24页 |
| ·研究假设 | 第24页 |
| ·研究程序 | 第24页 |
| ·研究的质量控制 | 第24-27页 |
| 4 研究结果 | 第27-47页 |
| ·新入狱罪犯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 第27-30页 |
| ·新入狱罪犯SCL-90各因子分、总分与全国正常成人常模比较 | 第27-28页 |
| ·新入狱罪犯的SCL-90各因子及总分在刑期、婚姻状况和犯罪类型维度上的方差分析 | 第28-30页 |
| ·新入狱罪犯的个性特征分析 | 第30-31页 |
| ·新入狱罪犯COPA-PI各因子与全国罪犯常模比较 | 第30页 |
| ·不同的新入狱罪犯在聪敏、同情、从属、波动、自卑、犯罪思维6个因子上的方差分析 | 第30-31页 |
| ·新入狱罪犯的应对方式分析 | 第31-32页 |
| ·新入狱罪犯的应对方式在刑期上的方差分析 | 第31页 |
| ·新入狱罪犯的应对方式在文化程度上的方差分析 | 第31页 |
| ·新入狱罪犯的应对方式在捕前职业、犯罪类型和犯罪次数上的方差分析 | 第31-32页 |
| ·新入狱罪犯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分析 | 第32-33页 |
| ·新入狱罪犯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分析 | 第33-34页 |
| ·新入狱罪犯个性特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 第34-35页 |
| ·新入狱罪犯的个性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回归分析 | 第35-47页 |
| ·新入狱罪犯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回归分析 | 第35-37页 |
| ·新入狱罪犯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回归分析 | 第37-40页 |
| ·新入狱罪犯应对方式与个性特征的回归分析 | 第40-42页 |
| ·新入狱罪犯心理健康状况与COPA-PI、应对方式各因子的回归分析 | 第42-47页 |
| 5 讨论 | 第47-53页 |
| ·新入狱罪犯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47页 |
| ·新入狱罪犯的个性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47-48页 |
| ·新入狱罪犯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48页 |
| ·新入狱罪犯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分析 | 第48-49页 |
| ·新入狱罪犯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分析 | 第49页 |
| ·新入狱罪犯的个性特征与应对方式关系的分析 | 第49-50页 |
| ·新入狱罪犯心理健康状况、个性特征与应对方式三者之间关系的分析 | 第50-51页 |
|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51-53页 |
| 6 结论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 个人简介 | 第59-61页 |
| 导师简介 | 第61-63页 |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63-65页 |
| 致谢 | 第65-67页 |
| 附录:COPA-PIl(正式版)问卷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