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相关研究概念 | 第10-13页 |
| ·动画定义及其分类 | 第10-11页 |
| ·符号学与动画角色造型语言 | 第11-12页 |
| ·符号的编码与解码 | 第12-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16页 |
|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6页 |
|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 ·研究对象 | 第16-17页 |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动画角色造型语言符号化特征 | 第18-22页 |
| ·动画角色造型符号的隐喻性 | 第18-19页 |
| ·动画角色造型符号的多义性 | 第19-20页 |
| ·动画角色造型符号共性与个性 | 第20-21页 |
| ·动画角色造型符号编码与解码不对等性 | 第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动画角色造型语言解码 | 第22-38页 |
| ·作为观众代理的动画角色 | 第22-26页 |
| ·角色形象——观众自我形象的审美实现 | 第22-24页 |
| ·角色性格——观众自我情感的表达与宣泄 | 第24-26页 |
| ·观众解码选择性 | 第26-33页 |
| ·观众审美心理机制的能动选择性 | 第26-31页 |
| ·感知 | 第26-28页 |
| ·理解 | 第28页 |
| ·注意 | 第28-29页 |
| ·情感 | 第29-31页 |
| ·观众审丑心理能动选择性 | 第31-33页 |
| ·丑是对美的凸现 | 第31-32页 |
| ·丑是对美的逃避 | 第32页 |
| ·丑是感情的彻底宣泄与人性全面发展的必须 | 第32-33页 |
| ·观众的解码立场 | 第33-37页 |
| ·遵从式解码立场 | 第34-36页 |
| ·协调式解码立场 | 第36页 |
| ·对立式解码立场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动画角色造型语言编码 | 第38-59页 |
| ·观众对动画角色造型语言编码的影响 | 第39-40页 |
| ·编码者所属民族对动画角色造型语言编码影响 | 第40-51页 |
| ·日本民族性格与动画角色造型塑造 | 第41-45页 |
| ·唯美细腻 | 第41-42页 |
| ·复杂性与多面性 | 第42-43页 |
| ·好战 | 第43-45页 |
| ·美国民族性格与动画角色造型塑造 | 第45-50页 |
| ·幽默搞笑、拟人化的动画角色 | 第45-47页 |
| ·个人英雄主义在动画角色上的体现 | 第47-48页 |
| ·单纯而简单明了的个性特征 | 第48页 |
| ·大气磅礴、动感十足的角色造型语言风格 | 第48-50页 |
| ·中国民族性格与动画角色造型塑造 | 第50-51页 |
| ·丰富多彩的角色造型语言 | 第50页 |
| ·寓教于乐的角色功能 | 第50页 |
| ·包容其他民族文化的角色形象塑造 | 第50-51页 |
| ·编码者个人经历与所处环境对动画角色造型语言编码影响. | 第51-53页 |
| ·主流文化对动画角色造型语言编码影响 | 第53-58页 |
| ·宫崎骏与女性主义 | 第53-54页 |
| ·后现代主义与动画角色造型语言编码 | 第54-58页 |
| ·角色的杂揉与拼贴 | 第54-55页 |
| ·角色形象从经典走向多元 | 第55-56页 |
| ·歌颂平民英雄 | 第56页 |
| ·由精英文化走向大众通俗文化 | 第56-57页 |
| ·对自然与人类自身的反思与人文关怀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角色造型语言编码与解码优化 | 第59-65页 |
| ·编码优化 | 第59-61页 |
| ·编码者与角色造型语言符号 | 第59页 |
| ·角色造型语言符号与观众审美心理 | 第59-61页 |
| ·解码优化 | 第61-64页 |
| ·观众审美应遵循的原则 | 第61-63页 |
| ·融入其中、保持自我 | 第61页 |
| ·客观公正 | 第61-62页 |
| ·主观能动性的适当发挥 | 第62-63页 |
| ·观众审美能力的培养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六章 结语 | 第65-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 附录1:收集、观摩的与论文相关的动画资料片 | 第71页 |
| 附录2:读硕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