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先秦儒家道德教育体系的当代审视 | 第11-27页 |
一、先秦儒家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 第11-19页 |
(一) 德教为先,关注人的发展 | 第11-14页 |
(二) 自省内求,培育理想人格 | 第14-16页 |
(三) 权衡义利,明晰价值取向 | 第16-17页 |
(四) 为政以德,道德政治一体 | 第17-19页 |
二、先秦儒家道德教育的具体方法 | 第19-27页 |
(一) 学思并重 | 第19-20页 |
(二) 自省修己 | 第20-21页 |
(三) 启发诱导 | 第21-22页 |
(四) 身教示范 | 第22-23页 |
(五) 因材施教 | 第23-24页 |
(六) 环境塑造 | 第24-27页 |
第二章 当代中国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状况 | 第27-34页 |
一、当代中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历史背景 | 第27-29页 |
(一) 变化着的国际环境的冲击 | 第27页 |
(二) 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给思想道德教育提出新课题 | 第27-29页 |
二、当代中国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 第29-34页 |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 第30-33页 |
(二)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教育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当代中国思想道德教育对先秦儒家道德教育的借鉴 | 第34-43页 |
一、当代中国思想道德教育与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的比较 | 第34-36页 |
(一) 两者都重视培育优良的个人品德 | 第34页 |
(二) 两者都重视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 第34-35页 |
(三) 两者都强调道德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的有机结合 | 第35-36页 |
(四) 两者都注重创建良好的教育情境 | 第36页 |
二、当代中国思想道德教育借鉴先秦儒家道德教育的路径 | 第36-43页 |
(一) 内容的借鉴 | 第37-40页 |
(二) 途径和方法的借鉴 | 第40-43页 |
结束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