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演化与植物发展论文

基于花粉形态特征和ITS、atpB-rbcL序列对醉翁榆(Ulmus gaussenii Cheng)与相近榆属植物亲缘关系分析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6页
 1 醉翁榆研究概述第9-12页
 2 分子标记的特点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第12-15页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5-16页
第二章 醉翁榆花粉形态特征研究第16-19页
 1 材料和方法第16页
   ·试验材料第16页
   ·方法第16页
 2 结果分析第16-19页
第三章 基于ATPB-RBCL和ITS的醉翁榆在榆属中的系统地位第19-64页
 1.实验材料来源及试剂配置第19页
   ·材料来源第19页
   ·试剂配置第19页
 2 实验方法第19-25页
   ·改良2xCTAB法提取植物基因组第19-20页
   ·改良3xCTAB法提取植物基因组第20-23页
   ·ITS和atpB-rbcL引物的选择第23页
   ·ITS和atpB-rbcL PCR扩增第23-24页
   ·测序第24页
   ·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第24-2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5-64页
   ·基因组提取及基因产物扩增的结果第25-26页
   (1) 榆科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5-26页
   (2) ITS扩增结果第26页
   (3) atpB-rbcL扩增结果第26页
   ·atpB-rbcL序列数据分析第26-48页
   (1) 榆属植物atpB-rbcL区序列碱基组成与序列变异分析第26-39页
   (2) 基于atpB-rbcL的系统发生分析第39-48页
   ·ITS序列数据分析第48-64页
   (1) 序列统计分析第48-57页
   (2) 基于ITS的系统发生分析第57-64页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第64-67页
   ·讨论第64-66页
  (1) 醉翁榆和琅琊榆花粉特征与地史意义第64页
  (2) 基于分子标记探讨榆属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和系统演化第64-66页
   ·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2页
致谢第72-73页
读研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糖多孢红霉菌突变体M生物合成3-脱氧-3-羰基—红霉内酯B的限速因子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茎的解剖学探讨广义蓼属及其近缘类群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