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 ·植物体内光合产物的运输与分配 | 第12-13页 |
| ·植物体内的源库流 | 第12页 |
| ·植物体内光合产物的运输形式 | 第12-13页 |
| ·植物蔗糖转运蛋白 | 第13-19页 |
| ·植物蔗糖转运蛋白家族 | 第14-15页 |
| ·植物蔗糖转运蛋白的结构特征 | 第15-16页 |
| ·植物蔗糖转运蛋白的功能研究 | 第16-17页 |
| ·蔗糖转运蛋白的表达调控 | 第17页 |
| ·单双子叶蔗糖转运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 ·拟南芥蔗糖转运蛋白家族 | 第17-18页 |
| ·水稻蔗糖转运蛋白家族 | 第18-19页 |
| ·水稻灌浆生理 | 第19-21页 |
| ·水稻灌浆生理特性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第19-20页 |
| ·水稻库源转换的分子调控 | 第20-21页 |
| ·本实验的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9页 |
|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 ·水稻材料 | 第22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 ·实验方法 | 第23-29页 |
| ·水稻材料的种植 | 第23页 |
| ·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23页 |
| ·Southern 杂交 | 第23-25页 |
| ·半定量RT-PCR | 第25-27页 |
| ·取样方法 | 第25页 |
| ·RNA 的提取 | 第25页 |
| ·cDNA 第一条链的合成 | 第25页 |
| ·半定量分析 | 第25页 |
| ·PCR 扩增体系 | 第25-27页 |
| ·水稻抽穗期茎鞘干重动态变化测定 | 第27页 |
| ·茎鞘非组成型碳水化合物含量测定 | 第27页 |
| ·转基因水稻生育期观察及产量测定 | 第27-29页 |
| ·水稻材料的种植 | 第27-28页 |
| ·取样 | 第28页 |
| ·转基因水稻的稻米品质检测 | 第28页 |
| ·转基因水稻种子淀粉粒形态的观察 | 第28-29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52页 |
| ·转OSSUT5 基因水稻的研究 | 第29-46页 |
| ·转OsSUT5 水稻的分子检测 | 第29-37页 |
| ·转OsSUT5 水稻的Southern 杂交 | 第29-31页 |
| ·转OsSUT5 水稻灌浆期籽粒中灌浆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31-37页 |
| ·转OsSUT5 基因水稻田间性状观测 | 第37-39页 |
| ·转OsSUT5 基因水稻株型调查 | 第37-38页 |
| ·转OsSUT5 基因水稻的生育期观察 | 第38-39页 |
| ·转OsSUT5 水稻灌浆期主穗及茎鞘干物质积累量的动态变化 | 第39-40页 |
| ·转 OsSUT5 水稻倒二叶鞘、倒二叶中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在灌浆期的变化 | 第40-42页 |
| ·转OsSUT5 基因水稻的产量测定 | 第42-43页 |
| ·转OsSUT5 基因水稻的淀粉品质分析 | 第43-46页 |
| ·转OsSUT5 基因水稻的稻米品质 | 第43-45页 |
| ·转OsSUT5 基因水稻稻米淀粉粒形态观察 | 第45-46页 |
| ·转OSSUT2 基因水稻的研究 | 第46-52页 |
| ·OsSUT2-OX 水稻的southern 杂交 | 第46-47页 |
| ·OsSUT2-OX 株系水稻灌浆期籽粒中OsSUT 及灌浆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47-48页 |
| ·OsSUT2-OX 株系水稻灌浆期前后干重变化 | 第48-49页 |
| ·OsSUT2-OX株系水稻灌浆期前后倒二茎鞘、倒二叶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 | 第49-50页 |
| ·OsSUT2-OX 株系水稻产量性状 | 第50-52页 |
| 4. 讨论 | 第52-56页 |
| ·水稻蔗糖转运蛋白基因OSSUT5 对水稻灌浆调控功能分析 | 第52-53页 |
| ·水稻蔗糖转运蛋白基因OSSUT2 功能的初步分析 | 第53-54页 |
| ·相关后续工作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4页 |
| 附录 | 第64-80页 |
| 英文缩略词 | 第80-81页 |
| 文中所用特殊标示符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