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1 前言 | 第12-24页 |
| ·遗传多样性概述 | 第12-13页 |
|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 | 第12页 |
| ·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形态学水平 | 第12页 |
| ·细胞学水平 | 第12-13页 |
| ·生化水平 | 第13页 |
| ·分子水平 | 第13页 |
| ·DNA 分子标记技术 | 第13-20页 |
| ·随机DNA 分子标记 | 第14-17页 |
|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DNA | 第14-15页 |
|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 第15页 |
| ·序列特异性扩增区 | 第15页 |
|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 第15-16页 |
|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 | 第16页 |
| ·靶位区域扩增多态性 | 第16页 |
| ·简单重复序列 | 第16-17页 |
| ·目的基因分子标记 | 第17-18页 |
|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 | 第17-18页 |
| ·扩增共有序列遗传标记 | 第18页 |
| ·抗病基因类似物多态性 | 第18页 |
| ·单链构象多态性 | 第18页 |
| ·功能性分子标记 | 第18-20页 |
| ·单核苷酸多态性 | 第19页 |
| ·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 | 第19-20页 |
| ·基于EST 信息的简单序列重复标记 | 第20页 |
| ·本试验所采用的分子标记技术 | 第20-21页 |
| ·SCoT 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20页 |
| ·SCoT 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现状 | 第20-21页 |
| ·QTL 定位 | 第20-21页 |
|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1页 |
| ·甘蔗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 ·国内甘蔗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 ·国外甘蔗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 第22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4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32页 |
| ·供试材料 | 第24-27页 |
| ·供试甘蔗材料 | 第24-27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7页 |
| ·主要试剂与来源 | 第27页 |
| ·试验方法 | 第27-32页 |
| ·试验所采用的标记技术与引物 | 第27-29页 |
| ·甘蔗基因组DNA 的制备 | 第29-30页 |
| ·甘蔗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29-30页 |
| ·DNA 的质量和浓度检测 | 第30页 |
| ·PCR 扩增和产物检测 | 第30-31页 |
| ·SCoT-PCR 退火温度的筛选 | 第30-31页 |
| ·SCoT-PCR 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31页 |
| ·SCoT-PCR 扩增和产物检测 | 第31页 |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31-32页 |
| ·条带的统计和赋值 | 第31-32页 |
| ·多态性信息量的计算 | 第32页 |
| ·遗传多样性参数计算方法 | 第32页 |
| ·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 第32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57页 |
| ·DNA 提取结果与质量检测 | 第32-34页 |
| ·DNA 提取结果 | 第32-33页 |
| ·DNA 样品的纯度和浓度 | 第33-34页 |
| ·SCoT-PCR 体系的优化和引物筛选结果 | 第34-46页 |
| ·SCoT-PCR 退火温度的筛选 | 第34-36页 |
| ·SCoT-PCR 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36-38页 |
| ·SCoT-PCR 引物的筛选 | 第38-41页 |
| ·SCoT-PCR 扩增产物的多态性 | 第41-46页 |
| ·供试甘蔗无性系遗传多样性的SCoT 分析 | 第46-57页 |
| ·107 份甘蔗无性系的遗传相似性分析 | 第46-49页 |
| ·107 份甘蔗无性系的SCoT 聚类分析 | 第49-53页 |
| ·107 份甘蔗无性系的主成分分析 | 第53-54页 |
| ·107 份甘蔗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54-57页 |
| ·不同系列甘蔗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54-57页 |
| ·11 个系列间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57页 |
| 4 讨论与结论 | 第57-61页 |
| ·讨论 | 第57-59页 |
| ·关于本试验所采用的SCoT 标记技术问题 | 第57-58页 |
| ·关于107 份甘蔗无性系遗传多样性问题 | 第58-59页 |
| ·关于我国甘蔗主栽品种和部分自主选育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问题 | 第59页 |
| ·关于后续SCoT 引物的开发和利用问题 | 第59页 |
| ·结论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