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音和心电的心功能检测系统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心脏功能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2-15页 |
·临床心脏性猝死危险分层指标 | 第12-13页 |
·心脏储备指标 | 第13-15页 |
·一种基于心音和心电的心功能检测方法初步探讨 | 第15-18页 |
·心脏性猝死先兆的研究方法探讨 | 第15-16页 |
·孕产妇围生期心脏安全监测 | 第16-17页 |
·围麻醉期和围手术期的心脏安全监测 | 第17页 |
·心功能检测指标说明 | 第17-18页 |
·课题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8-19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 | 第18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2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第20-26页 |
·原理设计 | 第20页 |
·功能需求分析与设计 | 第20-22页 |
·系统硬件功能设计 | 第20-21页 |
·系统软件功能设计 | 第21-22页 |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 第22-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3 系统硬件设计 | 第26-54页 |
·心音信号采集模块 | 第26-32页 |
·心音信号基础 | 第26页 |
·心音传感器的选型 | 第26-27页 |
·微控制器选型和资源分配 | 第27-30页 |
·心音信号调理电路 | 第30-32页 |
·心电信号采集模块 | 第32-40页 |
·心电信号基础 | 第32页 |
·前置级电路 | 第32-36页 |
·带通滤波电路 | 第36-37页 |
·微控制器选型和资源分配 | 第37-38页 |
·A/D 转换和USB 通信控制电路 | 第38-40页 |
·无创血压采集模块 | 第40-41页 |
·无创血压模块选型 | 第40页 |
·串口转USB 模块设计 | 第40-41页 |
·50Hz 陷波电路 | 第41-43页 |
·USB Hub 模块设计 | 第43-46页 |
·电源电路设计 | 第46-48页 |
·系统驱动程序设计 | 第48-53页 |
·A/D 转换程序设计 | 第48-51页 |
·USB 固件设计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4 系统软件设计 | 第54-70页 |
·概述 | 第54-56页 |
·开发平台 | 第54页 |
·系统软件总体结构 | 第54-56页 |
·启动界面模块 | 第56-57页 |
·数据采集模块 | 第57-59页 |
·数据显示模块 | 第59页 |
·数据处理模块 | 第59-67页 |
·心音信号的分析处理 | 第59-64页 |
·心电信号的分析处理 | 第64-67页 |
·数据库管理模块 | 第67-68页 |
·诊断报警模块 | 第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5 系统性能测试与实验结果 | 第70-78页 |
·系统硬件模块测试 | 第70-75页 |
·实验条件 | 第70-71页 |
·电气安全性能测试 | 第71页 |
·心音信号模块信号采集测试 | 第71-72页 |
·心电信号模块信号采集测试 | 第72-75页 |
·无创血压采集模块测试 | 第75页 |
·系统软件模块测试 | 第75-76页 |
·系统信号采集测试 | 第76-78页 |
6 总结和展望 | 第78-82页 |
·总结 | 第78-79页 |
·展望 | 第79-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附录 | 第90-91页 |
附录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90页 |
附录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90-91页 |
附录C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