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建立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机制的必要性 | 第10-14页 |
(一) 理论研究的拓展 | 第10-11页 |
(二) 司法实践的迫切需要 | 第11-14页 |
二、建立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机制的法理依据 | 第14-18页 |
(一) 允许股东退出是完善有限责任公司人合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公司“诚信义务理论”的内涵 | 第14-15页 |
(二) 允许股东退出是对有限责任公司封闭性制度的矫正 | 第15页 |
(三) 允许股东退出体现了商法中契约自由的基本精神,也是“公司契约理论”的基本含义 | 第15-16页 |
(四) 允许股东退出有利于克服资本多数决原则的弊端,也是“合理期待理论”的要求 | 第16-18页 |
三、我国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机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8-28页 |
(一) 现行《公司法》规定股东退出机制的现实原因 | 第18-21页 |
(二) 现行《公司法》规定的股东退出途径 | 第21-23页 |
(三) 现行《公司法》规定的股东退出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28页 |
四、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机制的立法比较研究 | 第28-41页 |
(一) 我国台湾地区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机制 | 第28-29页 |
(二) 美国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机制 | 第29-32页 |
(三) 英国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机制 | 第32-33页 |
(四) 德国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机制 | 第33-36页 |
(五) 日本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机制 | 第36-38页 |
(六) 大陆法系与普通法系股东退出机制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 第38-41页 |
五、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机制的完善 | 第41-52页 |
(一) 厘清股权转让的条件及优先购买权的行使 | 第41-43页 |
(二) 明确公司章程不得限制股东退出 | 第43-45页 |
(三) 建立小股东请求强制退股(公司回购)的司法途径 | 第45-46页 |
(四) 建立除名制度 | 第46-47页 |
(五) 健全公司解散的司法保障途径 | 第47-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5-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