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家蚕几丁质酶与几丁质合成酶的基因表达与功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32页
 1 几丁质是昆虫特有的重要结构物质第11-13页
 2 几丁质的种类与分布第13-14页
   ·几丁质的种类第13页
   ·几丁质的分布第13-14页
 3 昆虫几丁质的生物合成第14-18页
   ·几丁质的组成第14页
   ·几丁质的生物合成途径第14-17页
   ·几丁质的合成机制第17-18页
 4 几丁质的分解第18-20页
 5 几丁质代谢的抑制第20-22页
   ·几丁质代谢抑制剂第20-22页
   ·几丁质酶的抑制剂第22页
 6 昆虫几丁质合成酶第22-24页
   ·几丁质合成酶的结构第22-23页
   ·几丁质合成酶的种类第23-24页
 7 昆虫几丁质酶第24-27页
 8 昆虫几丁质合成的调节第27-30页
   ·激素的调控第27-29页
   ·蛋白酶调节因子的调控第29-30页
 9 昆虫几丁质降解的调节第30-32页
   ·激素的调控第30页
   ·蛋白酶的作用第30-32页
第二章 研究目的与内容第32-34页
 1 目的与意义第32页
 2 研究内容第32-33页
 3 技术路线图第33-34页
第三章 主要试剂与常用试验方法第34-40页
 1 常用材料与试剂第34-36页
   ·菌种与蚕品种第34页
   ·分子生物学试剂第34页
   ·培养基第34页
   ·缓冲液和常用溶液第34-35页
   ·核酸电泳相关试剂第35-36页
   ·生物信息学资源及分析软件第36页
 2 主要仪器设备第36-37页
 3 常用实验方法第37-40页
   ·总RNA 的抽提第37页
   ·RNA 反转录第37页
   ·PCR 扩增反应程序及加样体系第37-38页
   ·PCR 产物的回收第38页
   ·连接反应第38页
   ·感受态细胞制备第38-39页
   ·连接产物的转化第39页
   ·重组质粒的筛选第39-40页
第四章 家蚕几丁质合成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第40-6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1-47页
   ·材料第41-42页
   ·实验方法第42-4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7-58页
   ·几丁质合成酶基因A 的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第47-54页
   ·几丁质合成酶基因BmChsB 的克隆与表达第54-57页
   ·家蚕几丁质合成酶BmChsA 与BmChsB 进化关系分析第57-58页
 3 讨论第58-60页
   ·家蚕几丁质合成酶基因BmChsA 与BmChsB 的克隆与表达第58-59页
   ·家蚕几丁质合成酶基因BmChsA 的功能第59-60页
第五章 家蚕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及功能研究第60-7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1-63页
   ·实验材料第61页
   ·家蚕总RNA 的提取及RT-PCR 实验第61页
   ·引物设计第61页
   ·家蚕BmCht 基因和BmChi-h 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位点分析第61页
   ·家蚕BmCht 基因和BmChi-h 基因的时空表达谱分析第61-62页
   ·家蚕BmCht 和BmChi-h 基因的RNAi 研究第62-63页
   ·家蚕几丁质酶相关蛋白的进化分析第6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3-71页
   ·家蚕BmCht 基因与BmChi-h 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第63-64页
   ·家蚕BmCht 基因与BmChi-h 基因的位点分析第64-65页
   ·家蚕BmChi-h 基因的时空表达分析第65-66页
   ·家蚕BmCht 基因的时空表达分析第66-69页
   ·家蚕BmCht 和BmChi-h 基因的RNAi 研究第69-71页
   ·家蚕与其他物种几丁质酶相关蛋白的进化分析第71页
 3 讨论第71-73页
   ·家蚕BmCht 基因与BmChi-h 基因的表达特征与分子进化分析第71-72页
   ·家蚕BmCht 基因与BmChi-h 基因的RNAi 研究第72-73页
第六章 蜕皮激素与保幼激素对家蚕几丁质酶和几丁质合成酶的影响第73-8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4页
   ·材料第74页
   ·实验方法第7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4-77页
   ·形态观察第74-75页
   ·几丁质酶与几丁质合成酶基因的表达变化第75-77页
 3 讨论第77-80页
   ·20E 和Methoprene 对家蚕4 龄幼虫几丁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第77-79页
   ·几丁质酶BmChi-h 与BmCht 基因间的相互关系第79页
   ·几丁质合成酶BmChsA 与BmChsB 基因间相互关系第79页
   ·几丁质酶与几丁质合成酶基因间的相互关系第79-80页
第七章 综合结论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9页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第89-90页
附录第90-96页
致谢第96-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双荧光报告基因的转基因载体的应用
下一篇:纳米氧化钛对小鼠的毒性效应及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