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4页 |
·纳米氧化锌的概述 | 第14-21页 |
·不同微观形貌的纳米氧化锌的制备 | 第14-17页 |
·纳米氧化锌的表面改性 | 第17-18页 |
·纳米氧化锌在高分子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纳米氧化锌的抗菌作用 | 第19-20页 |
·纳米氧化锌的光催化作用 | 第20-21页 |
·水性聚氨酯的概述 | 第21-24页 |
·水性聚氨酯的特性 | 第21-22页 |
·水性聚氨酯的改性 | 第22-24页 |
·水性聚氨酯基纳米复合材料 | 第24-33页 |
·水性聚氨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4-27页 |
·水性聚氨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分散稳定 | 第27-28页 |
·水性聚氨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 第28-33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3-34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4-40页 |
·实验试剂和原料 | 第34-35页 |
·实验仪器 | 第35页 |
·表征方法 | 第35-40页 |
·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35页 |
·扫描电镜观察 | 第35-36页 |
·透射电镜观察 | 第36页 |
·BET 比表面积测试 | 第36页 |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 第36-37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7页 |
·力学性能测试 | 第37页 |
·耐水性测试 | 第37-38页 |
·热重分析 | 第38页 |
·抗菌性能测试 | 第38-40页 |
第三章 不同微观形貌的氧化锌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40-49页 |
·引言 | 第40页 |
·实验部分 | 第40-43页 |
·不同微观形貌的氧化锌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40-41页 |
·不同形貌的氧化锌的紫外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41-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48页 |
·XRD 表征 | 第43页 |
·样品的形貌表征 | 第43-45页 |
·BET 比表面积分析 | 第45-46页 |
·紫外光催化降解性能的分析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水性聚氨酯/氧化锌纳米棒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49-64页 |
·引言 | 第49页 |
·实验部分 | 第49-52页 |
·氧化锌纳米棒的表面改性 | 第49-50页 |
·氧化锌纳米棒的表面接枝功能化 | 第50页 |
·水性聚氨酯/氧化锌纳米棒(WPU/ZnO-rods)复合材料的合成 | 第50-5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2-62页 |
·FTIR 分析 | 第52-54页 |
·纳米氧化锌表面接枝率的分析 | 第54-55页 |
·WPU/ZnO-rods 复合材料脆断面SEM 观察 | 第55页 |
·WPU/ZnO-rods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 | 第55-58页 |
·WPU/ZnO-rods 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分析 | 第58-59页 |
·WPU/ZnO-rods 复合材料耐水性分析 | 第59-60页 |
·WPU/ZnO-rods 复合材料抗菌效果分析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水性聚氨酯/花簇状氧化锌晶须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64-76页 |
·引言 | 第64-65页 |
·实验部分 | 第65页 |
·花簇状氧化锌晶须的表面改性 | 第65页 |
·花簇状氧化锌晶须的表面接枝功能化 | 第65页 |
·水性聚氨酯/花簇状氧化锌晶须(WPU/f-ZnO)复合材料的合成 | 第6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5-74页 |
·FTIR 分析 | 第65-67页 |
·WPU/f-ZnO 复合材料脆断面SEM 观察 | 第67-68页 |
·WPU/f-ZnO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 | 第68-70页 |
·WPU/f-ZnO 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分析 | 第70-72页 |
·WPU/f-ZnO 复合材料耐水性分析 | 第72-73页 |
·WPU/f-ZnO 复合材料抗菌效果分析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六章 纳米氧化锌的形貌对水性聚氨酯/氧化锌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76-88页 |
·引言 | 第76页 |
·实验部分 | 第76-77页 |
·氧化锌纳米材料的表面改性与接枝 | 第76-77页 |
·水性聚氨酯/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的合成 | 第7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7-86页 |
·纳米氧化锌的形貌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77-80页 |
·纳米氧化锌的形貌对复合材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 第80-82页 |
·纳米氧化锌的形貌对复合材料耐水性的影响 | 第82-84页 |
·纳米氧化锌的形貌对复合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 | 第84-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结论 | 第88-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10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