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街道招投标制度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立题背景 | 第10-12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招投标制度的发展和现状 | 第15-19页 |
·国外招投标制度的发展和现状 | 第15-16页 |
·英国招投标制度发展 | 第15-16页 |
·美国招投标制度发展 | 第16页 |
·国内招投标制度的发展和现状 | 第16-18页 |
·反不正当行为研究 | 第16-17页 |
·成本问题研究 | 第17页 |
·法律体系研究 | 第17-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勒流街道招投标制度的问题 | 第19-34页 |
·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9-27页 |
·管理机构重叠不清 | 第19-20页 |
·多头管理 | 第20页 |
·法规与其实施的矛盾 | 第20-24页 |
·评标专家库的使用 | 第24页 |
·资格预审的漏洞 | 第24-25页 |
·工程签证对招投标的影响 | 第25-26页 |
·投标人救助无果 | 第26-27页 |
·招标代理制度的存在问题 | 第27-29页 |
·依靠关系 | 第27-28页 |
·转嫁收费 | 第28页 |
·招标人的棋子 | 第28-29页 |
·评标定标办法的存在问题 | 第29-33页 |
·综合评估法 | 第29-30页 |
·合理低价法 | 第30-31页 |
·平均值法 | 第31-33页 |
·抽签定标法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勒流街道招投标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4-40页 |
·管理制度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4-37页 |
·机构设置和职能不清的原因 | 第34页 |
·多头管理的原因 | 第34-35页 |
·法规矛盾的背景和原因 | 第35页 |
·评标与其专家库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5-36页 |
·资格预审问题的原因 | 第36页 |
·签证问题的原因 | 第36页 |
·投诉无果的原因 | 第36-37页 |
·招标代理制度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7-38页 |
·行业诚信较差 | 第37页 |
·缺乏监管和评价 | 第37-38页 |
·收费不规范 | 第38页 |
·评标定标办法选用问题的分析 | 第38-39页 |
·选用困境 | 第38页 |
·投标对策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国内外招投标制度的启示 | 第40-49页 |
·国外招投标制度的启示 | 第40-43页 |
·英国招投标制度的启示 | 第40-41页 |
·美国招投标制度的启示 | 第41-43页 |
·国内招投标制度的启示 | 第43-48页 |
·广州市招投标制度的启示 | 第43-44页 |
·深圳市招投标制度的启示 | 第44-47页 |
·东莞市招投标制度的启示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六章 完善勒流街道招投标制度的对策建议 | 第49-60页 |
·机构设置与定位的对策建议 | 第49-50页 |
·理顺政府项目业主代表人的设置与定位 | 第49-50页 |
·确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部门的设置与定位 | 第50页 |
·简政强镇过程中招投标制度的创新建议 | 第50-53页 |
·确立招标方案核准制度 | 第50-51页 |
·建立资格集中预审与信誉档案的联动 | 第51页 |
·推行评标定标办法被选抽签制度 | 第51-52页 |
·增强信息发布的透明度 | 第52-53页 |
·完善招投标相关配套制度的对策建议 | 第53-56页 |
·规范政府业主代表人行为 | 第53-54页 |
·规范管理部门行为 | 第54页 |
·增大违法代价 | 第54-55页 |
·推行实时施工签证备案 | 第55-56页 |
·利用电子招标推动招投标制度革新的建议 | 第56-59页 |
·推动建立真正的匿名投标 | 第57页 |
·提高资格初审的“三公”性 | 第57-58页 |
·提供评标的客观依据和数据分析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及建议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