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1-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2章 逃税影响因素及A-S逃税模型的理论基础 | 第19-29页 |
·逃税避税的比较及逃税的形式 | 第19-23页 |
·逃税和避税的含义 | 第19-20页 |
·逃税与避税的比较 | 第20-21页 |
·逃税的形式 | 第21-23页 |
·逃税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危害性 | 第23-25页 |
·逃税行为的影响因素 | 第23-24页 |
·逃税行为的危害性 | 第24-25页 |
·经典A-S逃税模型及其结论 | 第25-28页 |
·经典A-S逃税模型的构造 | 第25-27页 |
·经典A-S逃税模型的比较静态分析 | 第27页 |
·经典A-S逃税模型的结论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企业所得税逃税模型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静态分析 | 第29-38页 |
·企业所得税逃税模型的构造 | 第29-33页 |
·模型参数的设定 | 第29-31页 |
·目标函数及最优解的可能性分析 | 第31-33页 |
·企业所得税逃税影响因素的比较静态分析 | 第33-35页 |
·实际收入对纳税申报额的比较静态分析 | 第33页 |
·税率对申报额的比较静态分析 | 第33-34页 |
·税收遵从成本对申报额的比较静态分析 | 第34页 |
·逃税成本对申报额的比较静态分析 | 第34页 |
·罚款率对申报额的比较静态分析 | 第34页 |
·稽查水平对申报额的比较静态分析 | 第34页 |
·稽查概率对申报额的比较静态分析 | 第34-35页 |
·企业所得税逃税模型的结果分析 | 第35-37页 |
·实际收入对纳税人申报额的影响 | 第35页 |
·税率对申报额的影响 | 第35-36页 |
·税收遵从成本对申报额的影响 | 第36页 |
·逃税成本对申报额的影响 | 第36页 |
·罚款率对申报额的影响 | 第36-37页 |
·稽查水平对申报额的影响 | 第37页 |
·稽查概率对申报额的影响 | 第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逃税案例分析及逃税治理存在的问题 | 第38-48页 |
·爱达公司逃税案例分析 | 第38-41页 |
·纳税人基本情况 | 第38页 |
·案件查处情况 | 第38-41页 |
·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和稽查建议 | 第41-43页 |
·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 | 第41-42页 |
·稽查建议 | 第42-43页 |
·逃税治理存在的问题 | 第43-47页 |
·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 | 第43-44页 |
·企业所得税税制存在缺陷 | 第44-46页 |
·税收征管效率问题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逃税治理的对策建议 | 第48-57页 |
·加强诚信纳税意识 | 第48-52页 |
·加大税法宣传力度 | 第48-49页 |
·改善税收环境并加强税源管理 | 第49-51页 |
·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 | 第51-52页 |
·完善税收法制环境 | 第52-54页 |
·完善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建议 | 第52-53页 |
·健全税收司法保障体制 | 第53-54页 |
·强化税法的处罚机制 | 第54页 |
·加强征收管理水平 | 第54-56页 |
·提高税务稽查水平 | 第54-55页 |
·税收征管信息化 | 第55-56页 |
·倡导企业税收筹划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个人简历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