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债的风险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价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2章 美国国债风险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19-33页 |
·国债风险综合评价体系的设计 | 第19-22页 |
·建立国债风险综合评价体系的步骤 | 第19-20页 |
·选取衡量国债风险指标原则 | 第20-21页 |
·设计风险综合评价体系 | 第21页 |
·提取样本数据 | 第21-22页 |
·美国国债风险的指标分析及警戒线的确定 | 第22-31页 |
·国债应债能力指标 | 第22-26页 |
·国债偿还能力指标 | 第26-29页 |
·国债结构指标 | 第29-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美国国债风险综合评价 | 第33-39页 |
·指标数值评分方法 | 第33-34页 |
·美国国债风险综合指标分析 | 第34-36页 |
·单层次合成指标计算 | 第35页 |
·国债风险综合指标计算 | 第35-36页 |
·美国国债风险综合评价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4章 美国国债风险分析对中国的启示 | 第39-46页 |
·美国国债风险控制的措施及经验教训 | 第39-40页 |
·中国在国债风险防控方面的借鉴意义 | 第40-43页 |
·完善国债余额管理制度 | 第41-42页 |
·适度控制国债规模 | 第42页 |
·优化国债结构 | 第42-43页 |
·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投资策略的建议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