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古龙地区向斜成藏机制研究--以他拉哈向斜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3页 |
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3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地质背景 | 第13-17页 |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3-14页 |
·构造及演化特征 | 第14-15页 |
·构造运动与演化 | 第14页 |
·断裂特征 | 第14-15页 |
·地层特征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成藏条件 | 第17-40页 |
·具有良好的源岩条件 | 第17-33页 |
·油气来源 | 第17-21页 |
·源岩的发育、分布及演化阶段 | 第21-25页 |
·有机质丰度 | 第25-27页 |
·有机质类型 | 第27-28页 |
·有机质的成熟度 | 第28-29页 |
·生烃门限的确定 | 第29-31页 |
·烃源岩排烃门限 | 第31-32页 |
·排油史 | 第32-33页 |
·储层特征分析 | 第33-35页 |
·储层微观特征 | 第33-34页 |
·储层宏观分布特征 | 第34-35页 |
·具备良好的盖层条件 | 第35-36页 |
·生储盖组合及匹配 | 第36-40页 |
·下部成藏组合及配置 | 第36-37页 |
·中部成藏组合及配置 | 第37-38页 |
·上部成藏组合及配置 | 第38-40页 |
第三章 油藏形成机制研究 | 第40-56页 |
·成藏期次 | 第40页 |
·油藏主控因素分析 | 第40-52页 |
·良好的烃源岩是油气藏形成的基础 | 第40-41页 |
·超压对向斜成藏的作用 | 第41-49页 |
·断层是青一段烃源岩生成油气垂向运移的通道 | 第49-51页 |
·错叠联片的砂体为油气运聚提供了有利场所 | 第51-52页 |
·油藏特征 | 第52-53页 |
·油藏类型 | 第52-53页 |
·油水分布规律 | 第53页 |
·油气藏形成模式 | 第53-54页 |
·向斜区成藏机制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详细摘要 | 第62-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