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对受众卡通化心理行为影响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1章 卡通化的心理行为表现 | 第13-19页 |
·心理表现 | 第13-15页 |
·对某一动画作品的特别关注与喜爱 | 第13页 |
·对动画形象的自我认定 | 第13-14页 |
·影响审美主体审美取向及价值观的形成 | 第14-15页 |
·行为影响 | 第15-19页 |
·模仿动画形象的语言及行为特点 | 第15-16页 |
·培养新的或改变已有的行为习惯 | 第16-17页 |
·对个人消费行为的影响 | 第17-19页 |
第2章 不同类型受众的卡通化心理行为差异 | 第19-25页 |
·年龄因素 | 第19-22页 |
·低幼受众模仿动画作品情节及人物行为举止 | 第19页 |
·青少年受众体现在移情、仿效行为模式 | 第19-20页 |
·成年受众寻找回忆、逃避现实、追逐时尚 | 第20-22页 |
·性别因素 | 第22-23页 |
·男性受众注重动画形象的价值取向 | 第22页 |
·女性受众易关注情感及行为模式 | 第22-23页 |
·教育程度因素 | 第23-25页 |
·产生的心理认同与移情作用不同 | 第23-24页 |
·产生认同心理与移情作用的动画形象不同 | 第24-25页 |
第3章 不同类型的动画作品受众影响不同 | 第25-32页 |
·国家或地区因素 | 第25-28页 |
·美国动画作品强调个人价值及团队精神 | 第25-26页 |
·日本动画作品强调个人情绪表达 | 第26-27页 |
·中国动画作品强调传统美德 | 第27-28页 |
·类型因素 | 第28-29页 |
·动画长片易使受众产生情感共鸣 | 第28页 |
·TV版动画片使受众关注故事情节及人物情感发展 | 第28-29页 |
·改编因素 | 第29-32页 |
·经典改编易引起受众的回忆及参与感 | 第29-30页 |
·漫画改编易引起漫画读者的认同 | 第30-32页 |
第4章 受众心理及行为“卡通化”的原因 | 第32-37页 |
·主体即受众因素 | 第32-33页 |
·从童年时期就深受影响 | 第32页 |
·效仿自己喜爱的动画形象 | 第32-33页 |
·客体因素 | 第33-35页 |
·动画作品使受众暂时摆脱现实生活的烦恼 | 第33-34页 |
·各种动画形象无处不在 | 第34-35页 |
·传播与接受因素 | 第35-37页 |
·对受众的影响会不断强化 | 第35页 |
·对所有的家庭成员都会产生影响 | 第35-37页 |
第5章 “卡通化”心理产生的影响 | 第37-41页 |
·儿童的成人化 | 第37-38页 |
·成人的儿童化 | 第38-39页 |
·媒介传播方式更加多元 | 第39-41页 |
第6章 启示及对策 | 第41-46页 |
·“卡通化”的心理行为要有“度”的把握 | 第41-42页 |
·创作者要适应不同受众的审美需求 | 第42-44页 |
·从业者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卡通化”心理来开拓市场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