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1 绪论 | 第12-36页 |
| ·能源与环境 | 第12页 |
| ·我国燃煤特点和SO_2排放现状 | 第12-16页 |
| ·燃煤SO_2排放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 第16-22页 |
| ·O_2/CO_2燃烧技术综述 | 第22-26页 |
| ·O_2/CO_2燃烧方式下SOx生成与控制研究综述 | 第26-34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34-36页 |
| 2 CO_2气氛下有机硫和无机硫迁移与转化机理研究 | 第36-58页 |
| ·引言 | 第36-37页 |
| ·实验方案及样品分析 | 第37-39页 |
| ·低、中、高三种密度煤中硫赋存形态 | 第39-41页 |
| ·有机硫和无机硫迁移与转化规律 | 第41-45页 |
| ·H_2S、SO_2及COS释放特性 | 第45-53页 |
| ·低、中、高三种密度煤热分解过程中硫分布 | 第53-55页 |
| ·矿物对硫迁移与转化的影响 | 第55-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3 O_2/CO_2燃烧方式下石灰石煅烧与CaO烧结机理研究 | 第58-80页 |
| ·引言 | 第58-59页 |
| ·实验台架和样品分析 | 第59-62页 |
| ·CO_2分压对石灰石煅烧分解温度的影响 | 第62-65页 |
| ·CO_2分压对石灰石分解表观活化能的影响 | 第65-70页 |
| ·气氛对石灰石煅烧分解特性的影响 | 第70-71页 |
| ·煅烧产物微观形貌分析 | 第71-75页 |
| ·煅烧产物晶体结构特征分析 | 第75-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 4 O_2/CO_2燃烧方式下高浓度CO_2对石灰石硫化行为影响的研究 | 第80-90页 |
| ·引言 | 第80-81页 |
| ·实验条件和台架介绍 | 第81页 |
| ·直接硫化与间接硫化对比研究 | 第81-87页 |
| ·硫化产物晶体结构特征分析 | 第87-89页 |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 5 O_2/CO_2燃烧方式下炉内喷钙对燃煤SO_2排放的影响 | 第90-103页 |
| ·引言 | 第90页 |
| ·实验台架和实验方案 | 第90-92页 |
| ·气氛对煤燃烧过程中SO_2和NOx排放的影响 | 第92-94页 |
| ·沉降炉中石灰石煅烧与烧结过程分析 | 第94-96页 |
| ·温度对燃煤炉内喷钙脱硫效率的影响 | 第96-98页 |
| ·钙硫比对燃煤炉内喷钙脱硫效率的影响 | 第98-99页 |
| ·硫化产物晶体结构特征分析 | 第99-10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 6 O_2/CO_2燃烧方式下炉内喷钙对燃煤颗粒物中硫排放的影响 | 第103-128页 |
| ·引言 | 第103-104页 |
| ·实验煤种和颗粒物采样方法 | 第104-109页 |
| ·气氛对燃煤颗粒物排放的影响 | 第109-111页 |
| ·炉内喷钙对燃煤颗粒物中硫排放的影响 | 第111-114页 |
| ·燃烧温度对颗粒物中硫排放的影响 | 第114-117页 |
| ·O_2浓度对颗粒物中硫排放的影响 | 第117-121页 |
| ·石灰石粒径对颗粒物中硫排放的影响 | 第121-123页 |
| ·钙硫比对颗粒物中硫排放的影响 | 第123-124页 |
| ·O_2/N_2和O_2/CO_2气氛下颗粒物和颗粒物中硫减排率 | 第124-1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6-128页 |
| 7 全文总结与建议 | 第128-132页 |
| ·全文总结 | 第128-130页 |
| ·下一步工作建议 | 第130-132页 |
| 致谢 | 第132-1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5-151页 |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51-152页 |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创新基金 | 第152-153页 |
|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 | 第153-154页 |
| 附录4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