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7-16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7-11页 |
| ·柴油机可悬浮颗粒物排放控制意义及方法 | 第8-11页 |
| ·火焰浮起长度相关概念介绍及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火焰浮起长度的概念 | 第11-13页 |
| ·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柴油机的数值模拟研究概述 | 第13-16页 |
| ·零维模型 | 第14页 |
| ·准维模型 | 第14-15页 |
| ·多维模型 | 第15-16页 |
| 第2章 三维数值模拟子模型和算法 | 第16-27页 |
| ·三维数值模型子模型 | 第16-25页 |
| ·基本守恒方程 | 第16-18页 |
| ·RNG k-ε湍流模型 | 第18-19页 |
| ·喷嘴模型 | 第19-20页 |
| ·雾化模型/液滴破碎模型 | 第20-21页 |
| ·液滴碰撞模型 | 第21-23页 |
| ·沸腾模型 | 第23页 |
| ·拟序火焰模型(Coherent flame model) | 第23-24页 |
| ·ECFM-3Z 模型 | 第24-25页 |
| ·模拟计算中采用的算法 | 第25-27页 |
| 第3章 火焰浮起长度基础研究 | 第27-42页 |
| ·计算模型建立 | 第27-30页 |
| ·定容燃烧弹的基本特征及其几何参数 | 第27-28页 |
| ·计算网格的建立及初始条件设定 | 第28-29页 |
| ·子模型选择 | 第29页 |
| ·算法选择 | 第29-30页 |
| ·模型可靠性验证 | 第30-31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1-40页 |
| ·孔径影响 | 第32-35页 |
| ·环境温度对火焰浮起长度的影响 | 第35-38页 |
| ·环境氧浓度对火焰浮起长度的影响 | 第38-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第4章 柴油机缸内燃烧过程研究 | 第42-60页 |
| ·燃烧室模型建立 | 第42-43页 |
| ·模型可靠性验证 | 第43页 |
| ·涡流比影响 | 第43-50页 |
| ·不同涡流比压力曲线 | 第43-44页 |
| ·不同涡流比燃油雾化、燃烧以及未混合燃油的比率 | 第44-49页 |
| ·不同涡流比下的碳烟空间分布及生成量 | 第49-50页 |
| ·组孔技术 | 第50-58页 |
| ·组孔技术设计思想 | 第50-51页 |
| ·评价体系建立 | 第51-52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2-58页 |
| ·组孔技术与EGR 结合运用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60-61页 |
| ·本文研究结论 | 第60页 |
|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缩略语词汇表 | 第65-66页 |
| 附录 A 附录发动机主要技术参数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