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

新能源汽车电源系统IP68气密性检测方法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主要符号说明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9页
    1.2 IP等级防护基本概念第9-11页
    1.3 IP等级防护在国内外的研究及应用第11-12页
    1.4 IP68 等级防护对新能源汽车的检测及应用第12-13页
    1.5 主要工作内容和安排第13-15页
第二章 气密性检测技术的优势与方式选择第15-25页
    2.1 气密性检测技术原理及优势第15-17页
    2.2 气密性检测方式的选择第17-19页
        2.2.1 直压检测法第17页
        2.2.2 差压检测法第17-19页
    2.3 压差法气密性检测技术的影响因素第19-24页
        2.3.1 温度影响第19-22页
        2.3.2 体积影响第22-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试验方案设计与参数设定第25-35页
    3.1 差压法气密检测模型设计第25-26页
    3.2 检测过程第26-28页
        3.2.1 充气阶段第26页
        3.2.2 平衡阶段第26-27页
        3.2.3 检测阶段第27页
        3.2.4 排气阶段第27-28页
    3.3 技术参数设定第28-34页
        3.3.1 充气压力P与时间T1 参数第29-32页
            3.3.1.1 充气压力P第29-32页
            3.3.1.2 充气时间T第32页
        3.3.2 平衡压力P2 与时间T2 参数第32-33页
        3.3.3 泄漏量ΔP与检测时间T3 参数第33页
        3.3.4 排气压力P3 与时间T4 参数第33-34页
    3.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四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35-40页
    4.1 试验主要设备与材料第35-36页
    4.2 试验方法第36-39页
        4.2.1 压差法气密性检测试验第36页
        4.2.2 沉水检测试验第36-37页
        4.2.3 温度影响试验第37-38页
        4.2.4 体积影响试验第38-39页
    4.3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五章 试验结果与结论第40-56页
    5.1 试验结果与数据分析第40-52页
        5.1.1 气密性检测的泄露量与沉水检测的进水情况第40-48页
            5.1.1.1 泄漏量△P与沉水试验结果第40-47页
            5.1.1.2 泄漏量△P与沉水试验数据分析第47-48页
        5.1.2 温度对气密性检测影响实验第48-50页
            5.1.2.1 温度影响试验实验结果第48-49页
            5.1.2.2 温度影响试验实验数据分析第49-50页
        5.1.3 体积对气密性检测影响实验第50-52页
            5.1.3.1 体积影响试验实验结果第50-51页
            5.1.3.2 体积影响试验实验数据分析第51-52页
    5.2 试验结论第52-55页
        5.2.1 ΔP_0标准的制定第52-54页
        5.2.2 温度对检测结果影响结论第54-55页
        5.2.3 体积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论第55页
    5.3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六章 总结第56-58页
    6.1 主要工作回顾第56-57页
    6.2 本课题后续研究方向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北方高寒地区公交站的设计与研究--以佳木斯地区为例
下一篇: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车载蓄电池数据的研究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