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论文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疑难问题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3页
        1.1.1 大数据时代引发的公民个人信息的危机第10-11页
        1.1.2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社会危害性评价第11-12页
        1.1.3 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对刑法的依赖第12-13页
    1.2 研究内容第13-15页
第二章 公民个人信息的界定第15-22页
    2.1 公民个人信息的立法保护概述第15-17页
    2.2 公民个人信息的界定第17-22页
        2.2.1 “公民”的界定第17-19页
        2.2.2 “个人信息”的界定第19-21页
        2.2.3 与其他相关概念区分第21-22页
第三章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客观要素分析第22-31页
    3.1 “公民个人信息”法益属性的理解第22-26页
        3.1.1 “公民个人信息”的法益属性争议第22-24页
        3.1.2 个人信息权的构建第24-26页
    3.2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客观行为的界定第26-31页
        3.2.1 泄露型危害行为的界定第26-27页
        3.2.2 获取型危害行为的界定第27-28页
        3.2.3 非法利用型危害行为的界定第28-31页
第四章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主观要素分析第31-36页
    4.1 本罪主体的理解第31-32页
        4.1.1 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第31-32页
        4.1.2 自然人与单位第32页
    4.2 主观要素的刍议第32-36页
        4.2.1 故意犯罪第33-34页
        4.2.2 过失犯罪第34-36页
第五章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罪数形态认定第36-40页
    5.1 想象竞合犯的情形第36-37页
    5.2 牵连犯的情形第37-38页
    5.3 法条竞合犯的情形第38-4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40-41页
    6.1 主要结论第40页
    6.2 研究展望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44-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代孕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朋辈心理辅导对高中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以内蒙古五原县第一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