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煤化学及煤的加工利用论文--煤的分析与检验论文

基于LIBS的锅炉一次风煤粉成分检测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页
    1.2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IBS)第11-14页
        1.2.1 技术原理第11-12页
        1.2.2 等离子体形成过程及性质第12-13页
        1.2.3 LIBS技术特点第13-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8页
        1.3.1 煤粉成分检测方法第15-16页
        1.3.2 LIBS在煤质分析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2章 LIBS煤粉颗粒流的实验平台搭建第19-31页
    2.1 LIBS实验装置介绍第19-23页
        2.1.1 激光器第19-21页
        2.1.2 光纤光谱仪第21-22页
        2.1.3 其他附件第22-23页
    2.2 LIBS检测实验系统设计第23-24页
    2.3 实验过程第24-25页
        2.3.1 实验样品配置第24-25页
        2.3.2 实验过程及说明第25页
    2.4 实验数据采集第25-29页
        2.4.1 煤粉颗粒流的光谱数据采集第25-27页
        2.4.2 异常数据处理第27-29页
    2.5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3章 光谱数据的预处理及分析第31-39页
    3.1 常见的光谱预处理方法第31-32页
    3.2 归一化强度法对数据的预处理第32-33页
    3.3 平均次数法光谱数据优化第33-37页
        3.3.1 绝对值强度对N值的选取第33-35页
        3.3.2 归一化强度对N值的选取第35-36页
        3.3.3 平均次数优化分析第36-37页
    3.4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4章 煤粉颗粒流基体效应光强校正第39-49页
    4.1 基体特性对LIBS煤粉颗粒流检测的影响分析第39-43页
        4.1.1 基体对颗粒流的等离子体形成影响分析第39-41页
        4.1.2 基体对等离子体光谱发射的影响分析第41-42页
        4.1.3 LIBS测量煤中碳含量的基体效应影响因素第42-43页
    4.2 校正光谱谱线强度第43-47页
        4.2.1 等离子体温度波动的校正第43-45页
        4.2.2 电子密度波动的校正第45-46页
        4.2.3 其他成分对C元素的影响及校正第46-47页
    4.3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5章 煤粉中主量元素检测与分析第49-64页
    5.1 主导因素模型第49-54页
        5.1.1 PLS的理论基础第49-51页
        5.1.2 基于PLS的非线性多变量主导因素模型第51-53页
        5.1.3 模型评价指标第53-54页
    5.2 煤中C元素检测研究第54-58页
        5.2.1 比较模型数据分析第54-55页
        5.2.2 应用模型C元素数据分析第55-58页
    5.3 煤中H元素检测研究第58-62页
        5.3.1 比较模型数据分析第59页
        5.3.2 应用模型H元素数据分析第59-62页
    5.4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结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Eu3+/Tb3+/Ce3+掺杂A2SiF6/SiO2(A=Na/K)粉体材料的制备、结构和发光性能研究
下一篇:3D打印用纳米铜粉的调控制备与激光烧结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