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2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IBS) | 第11-14页 |
1.2.1 技术原理 | 第11-12页 |
1.2.2 等离子体形成过程及性质 | 第12-13页 |
1.2.3 LIBS技术特点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1 煤粉成分检测方法 | 第15-16页 |
1.3.2 LIBS在煤质分析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LIBS煤粉颗粒流的实验平台搭建 | 第19-31页 |
2.1 LIBS实验装置介绍 | 第19-23页 |
2.1.1 激光器 | 第19-21页 |
2.1.2 光纤光谱仪 | 第21-22页 |
2.1.3 其他附件 | 第22-23页 |
2.2 LIBS检测实验系统设计 | 第23-24页 |
2.3 实验过程 | 第24-25页 |
2.3.1 实验样品配置 | 第24-25页 |
2.3.2 实验过程及说明 | 第25页 |
2.4 实验数据采集 | 第25-29页 |
2.4.1 煤粉颗粒流的光谱数据采集 | 第25-27页 |
2.4.2 异常数据处理 | 第27-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3章 光谱数据的预处理及分析 | 第31-39页 |
3.1 常见的光谱预处理方法 | 第31-32页 |
3.2 归一化强度法对数据的预处理 | 第32-33页 |
3.3 平均次数法光谱数据优化 | 第33-37页 |
3.3.1 绝对值强度对N值的选取 | 第33-35页 |
3.3.2 归一化强度对N值的选取 | 第35-36页 |
3.3.3 平均次数优化分析 | 第36-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4章 煤粉颗粒流基体效应光强校正 | 第39-49页 |
4.1 基体特性对LIBS煤粉颗粒流检测的影响分析 | 第39-43页 |
4.1.1 基体对颗粒流的等离子体形成影响分析 | 第39-41页 |
4.1.2 基体对等离子体光谱发射的影响分析 | 第41-42页 |
4.1.3 LIBS测量煤中碳含量的基体效应影响因素 | 第42-43页 |
4.2 校正光谱谱线强度 | 第43-47页 |
4.2.1 等离子体温度波动的校正 | 第43-45页 |
4.2.2 电子密度波动的校正 | 第45-46页 |
4.2.3 其他成分对C元素的影响及校正 | 第46-4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5章 煤粉中主量元素检测与分析 | 第49-64页 |
5.1 主导因素模型 | 第49-54页 |
5.1.1 PLS的理论基础 | 第49-51页 |
5.1.2 基于PLS的非线性多变量主导因素模型 | 第51-53页 |
5.1.3 模型评价指标 | 第53-54页 |
5.2 煤中C元素检测研究 | 第54-58页 |
5.2.1 比较模型数据分析 | 第54-55页 |
5.2.2 应用模型C元素数据分析 | 第55-58页 |
5.3 煤中H元素检测研究 | 第58-62页 |
5.3.1 比较模型数据分析 | 第59页 |
5.3.2 应用模型H元素数据分析 | 第59-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