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缩写说明 | 第11-16页 |
1 前言 | 第16-37页 |
1.1 组织工程概述 | 第16-17页 |
1.2 组织支架材料 | 第17-23页 |
1.2.1 天然高分子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 第17-20页 |
1.2.2 人工合成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1.2.3 复合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1.2.4 纳米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1.3 细菌纤维素与胶原蛋白 | 第23-28页 |
1.3.1 细菌纤维素 | 第23-27页 |
1.3.2 胶原蛋白 | 第27-28页 |
1.3.3 BC/COL复合材料 | 第28页 |
1.4 多孔微球支架的制备方法 | 第28-31页 |
1.4.1 溶剂挥发法 | 第28-29页 |
1.4.2 乳液聚合法 | 第29页 |
1.4.3 种子溶胀聚合法 | 第29页 |
1.4.4 反相悬浮再生法 | 第29页 |
1.4.5 喷雾干燥法 | 第29-31页 |
1.4.6 其他方法 | 第31页 |
1.5 功能性载药多孔微球支架的制备及其载释药行为 | 第31-34页 |
1.5.1 药物在高分子载体中的负载 | 第31-33页 |
1.5.2 药物在高分子载体中的释放 | 第33-34页 |
1.6 论文的提出及目的意义 | 第34-35页 |
1.7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35-37页 |
2 胶原蛋白的制备及表征 | 第37-54页 |
2.1 引言 | 第37页 |
2.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37-39页 |
2.2.1 试剂 | 第37页 |
2.2.2 仪器 | 第37页 |
2.2.3 试剂配制 | 第37-39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9-43页 |
2.3.1 COL提取工艺 | 第39-40页 |
2.3.2 COL提取工艺优化 | 第40-41页 |
2.3.3 COL检测表征 | 第41-43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43-53页 |
2.4.1 COL提取工艺优化 | 第43-48页 |
2.4.2 COL性能检测 | 第48-53页 |
2.5 小结 | 第53-54页 |
3 细菌纤维素的制备及表征 | 第54-75页 |
3.1 引言 | 第54页 |
3.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54-55页 |
3.2.1 试剂及培养基 | 第54页 |
3.2.2 仪器 | 第54-55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55-59页 |
3.3.1 红茶菌中BC生产菌株的分离筛选 | 第56-57页 |
3.3.2 目标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RNA鉴定 | 第57页 |
3.3.3 目标菌株发酵产物性能测定 | 第57-58页 |
3.3.4 BC发酵培养基优化 | 第58-59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9-74页 |
3.4.1 目标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RNA鉴定 | 第59-62页 |
3.4.2 菌株G.xylinus ZHCJ618发酵产物检测表征 | 第62-67页 |
3.4.3 BC发酵培养基优化 | 第67-74页 |
3.5 小结 | 第74-75页 |
4 COL/B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 第75-101页 |
4.1 引言 | 第75页 |
4.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75-76页 |
4.2.1 试剂 | 第75页 |
4.2.2 仪器 | 第75页 |
4.2.3 试剂配制 | 第75-76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76-82页 |
4.3.1 DABC的制备 | 第77-79页 |
4.3.2 CDABC的制备 | 第79-81页 |
4.3.3 DABC、CDABC的表征及性能检测 | 第81-82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82-99页 |
4.4.1 DABC的制备 | 第82-87页 |
4.4.2 CDABC的制备 | 第87-90页 |
4.4.3 DABC的表征及性能检测 | 第90-95页 |
4.4.4 CDABC的表征及性能检测 | 第95-99页 |
4.5 小结 | 第99-101页 |
5 COL/BC多孔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 第101-118页 |
5.1 引言 | 第101页 |
5.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101页 |
5.2.1 试剂 | 第101页 |
5.2.2 仪器 | 第101页 |
5.3 实验原理 | 第101-103页 |
5.3.1 CDABC溶剂的选择 | 第101-102页 |
5.3.2 COL/BC多孔微球制备原理 | 第102-103页 |
5.4 实验方法 | 第103-106页 |
5.4.1 COL/BC多孔微球制备工艺研究 | 第103-105页 |
5.4.2 COL/BC多孔微球的表征及性能检测 | 第105-106页 |
5.5 结果与讨论 | 第106-116页 |
5.5.1 COL/BC多孔微球制备工艺研究 | 第106-114页 |
5.5.2 COL/BC多孔微球的表征及性能 | 第114-116页 |
5.6 小结 | 第116-118页 |
6 COL/BC多孔微球药物吸附及释放行为研究 | 第118-143页 |
6.1 引言 | 第118页 |
6.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118-119页 |
6.2.1 试剂 | 第118页 |
6.2.2 仪器 | 第118-119页 |
6.3 实验方法 | 第119-122页 |
6.3.1 BSA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119-120页 |
6.3.2 COL/BC多孔微球药物吸附行为研究 | 第120-121页 |
6.3.3 COL/BC多孔微球药物吸附热力学行为研究 | 第121页 |
6.3.4 COL/BC多孔微球释药行为研究 | 第121-122页 |
6.4 结果与讨论 | 第122-141页 |
6.4.1 BSA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122-123页 |
6.4.2 COL/BC多孔微球药物吸附行为研究 | 第123-130页 |
6.4.3 COL/BC多孔微球药物吸附热力学行为研究 | 第130-132页 |
6.4.4 COL/BC多孔微球释药行为研究 | 第132-141页 |
6.5 小结 | 第141-143页 |
7 COL/BC多孔微球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 第143-155页 |
7.1 引言 | 第143页 |
7.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143-144页 |
7.2.1 试剂 | 第143-144页 |
7.2.2 仪器 | 第144页 |
7.3 实验方法 | 第144-147页 |
7.3.1 MC3T3-E1细胞模型的建立 | 第144-145页 |
7.3.2 COL/BC多孔微球细胞毒性及对小鼠MC3T3-E1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 | 第145页 |
7.3.3 COL/BC多孔微球对小鼠MC3T3-E1细胞粘附的影响 | 第145页 |
7.3.4 COL/BC多孔微球对小鼠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 第145-147页 |
7.4 结果与讨论 | 第147-154页 |
7.4.1 COL/BC多孔微球细胞毒性及对小鼠MC3T3-E1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 | 第147-149页 |
7.4.2 COL/BC多孔微球对小鼠MC3T3-E1细胞粘附的影响 | 第149-151页 |
7.4.3 COL/BC多孔微球对小鼠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 第151-154页 |
7.5 小结 | 第154-155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155-157页 |
8.1 结论 | 第155-156页 |
8.2 创新性 | 第156页 |
8.3 展望 | 第156-157页 |
致谢 | 第157-158页 |
参考文献 | 第158-1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78-1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