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燃料化学工业论文

煤加工利用过程中有害微量元素的迁移转化行为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1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5页
    1.2 显微组分及其在洗选和燃烧过程中转化第15-18页
        1.2.1 煤炭洗选过程中显微组分变化第15-16页
        1.2.2 燃煤过程中显微组分的转化第16-18页
    1.3 燃煤过程与颗粒物形成机制第18-23页
        1.3.1 燃煤锅炉与燃煤产物第18-20页
        1.3.2 燃煤过程中矿物转化与颗粒物的形成第20-23页
    1.4 有微量害元素在煤炭利用过程中行为第23-27页
        1.4.1 洗选过程中有害微量元素行为第23-24页
        1.4.2 燃烧过程中有害微量元素行为第24-26页
        1.4.3 有害微量元素释放及其环境效应第26-27页
    1.5 问题的提出第27-28页
    1.6 技术路线和工作量第28-31页
        1.6.1 技术路线第28页
        1.6.2 主要工作量第28-31页
第二章 样品与方法第31-41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31-33页
    2.2 样品采集第33-37页
        2.2.1 选煤厂样品采集第33-35页
        2.2.2 电厂样品采集第35-37页
            2.2.2.1 循环流化床锅炉电厂第35-36页
            2.2.2.2 煤粉炉电厂第36页
            2.2.2.3 抛煤炉热电厂第36-37页
    2.3 测试分析第37-40页
        2.3.1 煤质分析第37页
        2.3.2 煤及飞灰的显微组分分析第37页
        2.3.3 矿物分析第37-38页
        2.3.4 主微量元素测试第38-39页
        2.3.5 微量元素赋存形态第39-40页
    2.4 质量控制第40-41页
第三章 洗选过程中有害微量元素的分布转化特征第41-60页
    3.1 概述第41-42页
    3.2 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第42-43页
    3.3 煤岩与矿物组分的分布特征第43-49页
    3.4 元素在洗选产品中的分布第49-50页
    3.5 有害微量元素在洗选过程中的转化行为第50-54页
    3.6 洗选产物及其有害微量元素的热化学行为第54-58页
        3.6.1 洗选产物的热反应性第54-56页
        3.6.2 洗选产物有害元素的挥发性第56-58页
    3.7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四章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煤过程中有害微量元素的迁移转化规律第60-79页
    4.1 概述第60-62页
    4.2 原煤煤质特征及飞灰岩相组成第62-63页
    4.3 矿物组成及物相转化第63-69页
        4.3.1 矿物组成第63-68页
        4.3.2 物相转化第68-69页
    4.4 CFB燃煤过程中有害元素的分配第69-74页
        4.4.1 质量平衡计算第69-71页
        4.4.2 烟气分级颗粒物中有害元素的分布与富集第71-74页
    4.5 燃煤过程有害元素的转化行为第74-76页
    4.6 CFB燃煤灰渣中有害微量元素的潜在环境释放量第76-78页
    4.7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五章 抛煤炉燃煤过程中有害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与富集机理第79-98页
    5.1 概述第79-81页
    5.2 原煤及燃煤产物特征第81-86页
        5.2.1 原煤特征第81页
        5.2.2 燃煤产物特征第81-86页
    5.3 抛煤炉飞灰表面化学组成第86-89页
    5.4 抛煤炉飞灰中有害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第89-95页
        5.4.1 As的赋存状态第89-93页
        5.4.2 Se的赋存状态第93-95页
    5.5 抛煤炉飞灰中As/Se异常富集机制第95-96页
    5.6 本章小结第96-98页
第六章 不同锅炉燃煤产物中显微组分与有害微量元素特征对比研究第98-113页
    6.1 概述第98-100页
    6.2 有害微量元素在燃煤产物的分布第100-102页
    6.3 不同电厂锅炉的燃煤产物特征对比第102-110页
        6.3.1 显微结构和矿物学特征第102-104页
        6.3.2 不同飞灰中有害微量元素赋存形态对比第104-109页
        6.3.3 飞灰和脱硫石膏中有害元素的赋存形态对比第109-110页
    6.4 燃煤产物的淋滤特征及环境意义第110-112页
    6.5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第七章 煤泥-污泥掺混燃烧过程中有害微量元素的转化及释放特征研究第113-131页
    7.1 概述第113-115页
    7.2 固体燃料的物理化学特征第115-116页
    7.3 燃料单独燃烧的热化学特征第116-119页
    7.4 污泥-煤泥混燃特性第119-123页
    7.5 动力学分析第123-126页
    7.6 混燃过程重金属释放特征第126-130页
    7.7 本章小结第130-131页
第八章 结论与创新点第131-135页
    8.1 主要结论第131-133页
        8.1.1 重介洗选过程煤中有害微量元素的迁移转化规律第131页
        8.1.2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煤过程矿物与元素的转化机制第131-132页
        8.1.3 高As飞灰中As和Se的赋存形态及捕捉机理第132页
        8.1.4 不同锅炉燃煤产物的显微组成和有害元素特征对比研究第132-133页
        8.1.5 洗选固废热处置过程中有害微量元素的释放特征第133页
    8.2 主要创新点第133-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58页
附录第158-165页
致谢第165-167页
学位申请者简介第167-169页

论文共1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刺激响应可降解聚合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微波点火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