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5页 | 
| 1.1 典型环境污染物 | 第12页 | 
| 1.2 汞的污染及危害 | 第12-15页 | 
| 1.2.1 汞在水生系统中的污染现状 | 第13-14页 | 
| 1.2.2 无机汞污染的治理方法 | 第14-15页 | 
| 1.3 甲基汞的污染现状 | 第15-18页 | 
| 1.3.1 甲基汞对鱼类的污染 | 第15-17页 | 
| 1.3.2 甲基汞污染的治理方法 | 第17-18页 | 
| 1.4 抗生素的污染现状 | 第18-20页 | 
| 1.4.1 抗生素残留的危害 | 第19页 | 
| 1.4.2 抗生素对厌氧发酵的影响 | 第19-20页 | 
| 1.5 细胞表面展示技术 | 第20-23页 | 
| 1.5.1 细胞表面展示技术的应用 | 第21-22页 | 
| 1.5.2 细胞表面展示技术的优点 | 第22-23页 | 
| 1.6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3-25页 | 
| 1.6.1 利用细胞表面展示技术减少鱼类无机汞残留 | 第23页 | 
| 1.6.2 利用细胞表面展示多肽减少鱼类甲基汞残留 | 第23-24页 | 
| 1.6.3 利用细胞表面展示技术降解抗生素并促进厌氧发酵产甲烷 | 第24页 | 
| 1.6.4 利用细胞表面展示红霉素酯酶降解红霉素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利用细胞表面展示技术减少鱼类无机汞残留 | 第25-40页 | 
| 2.1 引言 | 第25-26页 |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6-30页 | 
| 2.2.1 细胞表面展示系统的构建 | 第26-27页 | 
| 2.2.2 融合蛋白表达检测 | 第27页 | 
| 2.2.3 工程菌株吸附无机汞 | 第27-28页 | 
| 2.2.4 透射电镜分析 | 第28页 | 
| 2.2.5 鲫鱼的饲养和管理 | 第28-29页 | 
| 2.2.6 qPCR和鱼肉中总汞含量测定 | 第29-30页 | 
| 2.2.7 鲫鱼肠道微生物组成分析 | 第30页 | 
| 2.2.8 统计分析方法 | 第30页 | 
| 2.3 实验结果 | 第30-37页 | 
| 2.3.1 融合蛋白的表达 | 第30-32页 | 
| 2.3.2 无机汞吸附 | 第32-33页 | 
| 2.3.3 透射电镜分析 | 第33-34页 | 
| 2.3.4 减少鱼肉中无机汞富集 | 第34-35页 | 
| 2.3.5 鱼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分析 | 第35-37页 | 
| 2.4 讨论 | 第37-38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第三章 利用细胞表面展示多肽减少鱼类甲基汞残留 | 第40-57页 | 
| 3.1 引言 | 第40-41页 | 
| 3.2 材料和方法 | 第41-45页 | 
| 3.2.1 质粒构建 | 第41-42页 | 
| 3.2.2 宿主大肠杆菌的分离和工程菌株的构建 | 第42-43页 | 
| 3.2.3 工程菌株的甲基汞吸附 | 第43页 | 
| 3.2.4 透射电镜分析 | 第43-44页 | 
| 3.2.5 鱼的饲养和管理 | 第44页 | 
| 3.2.6 测定鱼肉中甲基汞 | 第44-45页 | 
| 3.2.7 分析鱼肠道微生物群落 | 第45页 | 
| 3.3 实验结果 | 第45-55页 | 
| 3.3.1 细胞表面展示系统表达和工程菌稳定性分析 | 第45-48页 | 
| 3.3.2 甲基汞吸附情况 | 第48-50页 | 
| 3.3.3 甲基汞吸附特征 | 第50-52页 | 
| 3.3.4 减少鱼体内的甲基汞 | 第52-54页 | 
| 3.3.5 鱼肠道微生物组成 | 第54-55页 | 
| 3.4 讨论 | 第55-56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四章 利用细胞表面展示β-内酰胺酶降解抗生素并提高厌氧发酵产沼气 | 第57-75页 | 
| 4.1 引言 | 第57-59页 | 
| 4.2 材料和方法 | 第59-62页 | 
| 4.2.1 β-内酰胺酶展示系统的构建 | 第59页 | 
| 4.2.2 亚细胞分级分离 | 第59页 | 
| 4.2.3 β-内酰胺酶活性测定 | 第59-60页 | 
| 4.2.4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降解 | 第60页 | 
| 4.2.5 猪粪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降解 | 第60-61页 | 
| 4.2.6 厌氧发酵 | 第61页 | 
| 4.2.7 检测发酵液中的抗生素和微生物群落组成 | 第61-62页 | 
| 4.2.8 发酵沼渣的后处理 | 第62页 | 
| 4.3 实验结果 | 第62-73页 | 
| 4.3.1 β-内酰胺酶在细胞表面上的表达 | 第62-63页 | 
| 4.3.2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降解 | 第63-65页 | 
| 4.3.3 猪粪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降解 | 第65-66页 | 
| 4.3.4 全细胞催化剂增加产沼气 | 第66-68页 | 
| 4.3.5 发酵液中抗生素的残留 | 第68-69页 | 
| 4.3.6 厌氧发酵体系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 第69-72页 | 
| 4.3.7 沼渣后处理 | 第72-73页 | 
| 4.4 本章讨论 | 第73-74页 | 
| 4.4.1 工程菌株降解抗生素 | 第73页 | 
| 4.4.2 全细胞催化剂增加甲烷产量 | 第73页 | 
| 4.4.3 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 第73页 | 
| 4.4.4 沼渣后处理 | 第73-74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第五章 利用细胞表面展示红霉素酯酶降解红霉素 | 第75-86页 | 
| 5.1 引言 | 第75-76页 | 
| 5.2 材料和方法 | 第76-79页 | 
| 5.2.1 红霉素酯酶展示载体的构建 | 第76-77页 | 
| 5.2.2 检测红霉素酯酶在细胞外膜上的表达 | 第77页 | 
| 5.2.3 红霉素酯酶酶活性测定 | 第77-78页 | 
| 5.2.4 红霉素降解实验 | 第78页 | 
| 5.2.5 液相质谱分析 | 第78页 | 
| 5.2.6 工程菌株的应用 | 第78-79页 | 
| 5.3 实验结果 | 第79-84页 | 
| 5.3.1 红霉素酯酶展示在细胞表面 | 第79页 | 
| 5.3.2 红霉素酯酶酶活和稳定性 | 第79-80页 | 
| 5.3.3 红霉素的降解 | 第80-82页 | 
| 5.3.4 红霉素降解产物分析 | 第82-84页 | 
| 5.3.5 全细胞催化剂的循环利用及应用 | 第84页 | 
| 5.4 本章讨论 | 第84-85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6-88页 | 
| 6.1 总结 | 第86页 | 
| 6.2 展望 | 第86-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100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0-101页 | 
| 致谢 | 第101-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