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引言 | 第10页 |
·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的研究 | 第10-18页 |
·QSPR方法简介 | 第11-14页 |
·QSPR研究中的典型结构参数 | 第14-17页 |
·QSPR在表面活性剂领域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量子化学方法研究表面活性剂与溶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 第18-23页 |
·表面活性剂与溶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进展 | 第18页 |
·量子化学方法简介 | 第18-21页 |
·量子化学方法研究表面活性剂涉及到的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论文立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23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浊点的QSPR模型 | 第24-34页 |
·引言 | 第24页 |
·描述符的选择 | 第24页 |
·实验数据来源 | 第24-25页 |
·模型建立 | 第25-30页 |
·描述符的物理意义 | 第30-31页 |
·相关系数分析 | 第31-32页 |
·结论 | 第32-34页 |
第三章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HLB的QSPR模型 | 第34-44页 |
·引言 | 第34-35页 |
·模型1 | 第35-39页 |
·模型2 | 第39-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第四章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HLB的QSPR模型 | 第44-54页 |
·引言 | 第44页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HLB 值的预测 | 第44-51页 |
·数据来源 | 第44-45页 |
·烷基硫酸盐和烷基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QSPR模型 | 第45-50页 |
·含聚氧乙烯、乙酸、丙酸和碳氟等特殊类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QSPR 模型 | 第50-51页 |
·模型检验和HLB值不同计算方法的比较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第五章 烷基硫酸盐表面活性剂在界面吸附的理论研究 | 第54-72页 |
·研究方法 | 第54页 |
·烷基硫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 第54-66页 |
·CH_3OSO_3~- 与不同水分子形成的稳定构型 | 第54-62页 |
·碳原子数对CH_3(CH_2)_mOSO_3~-(H_2O)_6 稳定性的影响 | 第62-64页 |
·极性头和水合物的结构随碳原子数的变化 | 第64-65页 |
·CH_3(CH_2)_mOSO_3~- (H_2O)6(m=11)的几何结构 | 第65-66页 |
·CH_3(CH_2)_m OSO_3~- (H_2O)6(m=9)极性头的水合面积与实验结果比较 | 第66页 |
·CH_3(CH_2)_7 OSO_3~- 与水分子间形成的氢键 | 第66-70页 |
·CH_3(CH_2)_7OSO_3~- 与水分子间形成的氢键 | 第66-68页 |
·极性头结构和疏水基链长的变化 | 第68-69页 |
·结合能变化 | 第69-70页 |
·偶极矩与结合能的关系 | 第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第六章 挥发性表面活性剂结构及自组装特性研究 | 第72-100页 |
·引言 | 第72-73页 |
·三氟乙醇的分子结构特征和表面活性研究 | 第73-87页 |
·研究方法 | 第73页 |
·CF_3CH_2OH的三种分子结构 | 第73-74页 |
·不同计算方法的比较 | 第74-76页 |
·CF_3CH_2OH单体的热力学分析 | 第76-79页 |
·CF_3CH_2OH二聚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79-81页 |
·CF_3CH_2OH三聚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81-82页 |
·CF_3CH_2OH的自组装特性 | 第82页 |
·CF_3CH_2OH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 | 第82-87页 |
·氟碳化合物C_nF_(2n+2) 的几何结构与挥发性表面活性的特性研究 | 第87-98页 |
·计算方法 | 第87-89页 |
·氟碳化合物C_nF_(2n+2)几何结构及热力学性质 | 第89-93页 |
·C_nF_(2n+2)多聚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热力学性质 | 第93-98页 |
·C_8F_(18) 与CH_3CH_2OH的相互作用 | 第98页 |
·结论 | 第98-100页 |
全文总结论 | 第100-102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12页 |
致谢 | 第112-113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