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1 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界定 | 第12-19页 |
1.1 网络恐怖主义犯罪与传统恐怖主义犯罪的界定 | 第12-16页 |
1.1.1 恐怖主义犯罪的界定 | 第12-13页 |
1.1.2 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的界定 | 第13-15页 |
1.1.3 网络恐怖主义犯罪与传统恐怖主义犯罪在界定上的关系 | 第15-16页 |
1.2 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的特征 | 第16-17页 |
1.2.1 主体的分散性 | 第16页 |
1.2.2 手段的隐蔽性 | 第16-17页 |
1.2.3 目标扩大化 | 第17页 |
1.3 界定网络恐怖主义犯罪与确定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管辖权的关系 | 第17-19页 |
2 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管辖权冲突 | 第19-26页 |
2.1 网络恐怖主义犯罪对传统管辖权的冲击 | 第19-21页 |
2.1.1 对属地管辖权的冲击 | 第19页 |
2.1.2 对属人管辖权的冲击 | 第19-20页 |
2.1.3 对保护性管辖权的冲击 | 第20页 |
2.1.4 对普遍性管辖权的冲击 | 第20-21页 |
2.2 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管辖权冲突的类型 | 第21-22页 |
2.3 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管辖权新理论 | 第22-26页 |
2.3.1 新主权理论 | 第22-23页 |
2.3.2 管辖权相对论 | 第23页 |
2.3.3 有限管辖理论 | 第23-24页 |
2.3.4 属地管辖扩大论 | 第24-26页 |
3 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的管辖实践 | 第26-36页 |
3.1 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管辖权的国际立法实践 | 第26-31页 |
3.1.1 联合国 | 第26-27页 |
3.1.2 区域性国际组织 | 第27-31页 |
3.1.2.1 欧洲委员会 | 第27-29页 |
3.1.2.2 上海合作组织 | 第29-30页 |
3.1.2.3 北约 | 第30-31页 |
3.2 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管辖权的国内立法实践 | 第31-34页 |
3.2.1 美国 | 第31页 |
3.2.2 英国 | 第31-32页 |
3.2.3 德国 | 第32-34页 |
3.3 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管辖权的司法实践 | 第34-36页 |
3.3.1 阿迪特案 | 第34页 |
3.3.2 伊尔哈比007案 | 第34-36页 |
4 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的管辖原则 | 第36-43页 |
4.1 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管辖权冲突的解决原则 | 第36-39页 |
4.1.1 优先管辖原则 | 第36-37页 |
4.1.2 一事不再理原则 | 第37-38页 |
4.1.3 最密切联系原则 | 第38-39页 |
4.2 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管辖权原则的确定 | 第39-43页 |
4.2.1 实际控制原则 | 第39-41页 |
4.2.1.1 实际控制国的优先权 | 第40页 |
4.2.1.2 实际控制国的管辖义务 | 第40-41页 |
4.2.2 实害联系原则 | 第41-43页 |
5 中国对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管辖权的立场和实践 | 第43-45页 |
5.1 中国境内的网络恐怖主义犯罪 | 第43页 |
5.2 中国关于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立法中有关管辖权的规定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