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27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微流体燃料电池简介 | 第9-12页 |
1.2.1 微流体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 第9-10页 |
1.2.2 微流体燃料电池性能 | 第10-11页 |
1.2.3 微流体燃料电池内流动与传质 | 第11-12页 |
1.3 微流体燃料电池研究现状 | 第12-25页 |
1.3.1 电池结构 | 第12-18页 |
1.3.2 电极结构 | 第18-21页 |
1.3.3 被动式微流体燃料电池 | 第21-25页 |
1.4 已有工作研究不足 | 第25-26页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6-27页 |
2 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 第27-35页 |
2.1 反应物、实验材料及主要仪器 | 第27-28页 |
2.2 电极的制备 | 第28-30页 |
2.3 电池的设计与组装 | 第30-33页 |
2.4 测试系统与测试方法 | 第33页 |
2.5 实验误差分析 | 第33-3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3 基于纤维的碳纸阳极被动式微流体燃料电池产电特性 | 第35-51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电极表征 | 第35-38页 |
3.2.1 电极的物理表征 | 第35-36页 |
3.2.2 电极的化学表征 | 第36-38页 |
3.3 棉线的表征与输运特性 | 第38-41页 |
3.3.1 棉线的微观结构与表面成分 | 第38-39页 |
3.3.2 棉线的结构参数对输运特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3 流体浓度对输运特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3.4 电池结构层流验证 | 第41-42页 |
3.5 电池产电特性 | 第42-50页 |
3.5.1 电解液酸碱性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3.5.2 隔离液种类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43-45页 |
3.5.3 燃料浓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45-46页 |
3.5.4 电解液浓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3.5.5 流量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47-48页 |
3.5.6 电池恒电压放电性能 | 第48-49页 |
3.5.7 与文献报道电池性能对比 | 第49-5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4 纤维一体化阳极被动式微流体燃料电池产电特性 | 第51-63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纤维一体化阳极表征 | 第51-55页 |
4.2.1 电极的物理表征 | 第51-53页 |
4.2.2 电极的电化学表征 | 第53-54页 |
4.2.3 纤维一体化阳极的输运特性 | 第54-55页 |
4.3 电池的产电特性 | 第55-59页 |
4.3.1 燃料浓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55-56页 |
4.3.2 电解液浓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56-58页 |
4.3.3 流量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58-59页 |
4.4 与碳纸阳极电池性能对比 | 第59-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5 纤维一体化阳极-空气自呼吸阴极被动式微流体燃料电池产电特性 | 第63-69页 |
5.1 引言 | 第63页 |
5.2 电池的产电特性 | 第63-66页 |
5.2.1 燃料浓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63-64页 |
5.2.2 电解液浓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64-65页 |
5.2.3 流量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65-66页 |
5.3 电池性能对比 | 第66-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69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69-70页 |
6.3 研究工作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附录 | 第79页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79页 |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目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