矸石胶凝材料的微观孔隙特征及充填性能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矸石胶凝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矸石胶凝材料可泵性能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矸石胶凝材料力学性质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3.1 主要内容 | 第1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充填原材料的性质及微观分析 | 第15-24页 |
2.1 原材料性能分析 | 第15-21页 |
2.1.1 煤矸石 | 第15-17页 |
2.1.2 粉煤灰 | 第17-20页 |
2.1.3 水泥 | 第20-21页 |
2.1.4 试验用水 | 第21页 |
2.2 集料 | 第21-23页 |
2.2.1 细集料 | 第21-22页 |
2.2.2 粗集料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粉煤灰活性激发的试验分析 | 第24-36页 |
3.1 粉煤灰的活性及其激发方法 | 第24-25页 |
3.1.1 粉煤灰的活性 | 第24-25页 |
3.1.2 粉煤灰活性的激活方法 | 第25页 |
3.2 机械激发粉煤灰活性试验及微观分析 | 第25-32页 |
3.2.1 试验装置及方法 | 第25-27页 |
3.2.2 粉煤灰样品的化学组成 | 第27-28页 |
3.2.3 粒径分布及微观结构分析 | 第28-30页 |
3.2.4 结果与讨论 | 第30-32页 |
3.3 碱性激发粉煤灰活性试验及微观分析 | 第32-34页 |
3.3.1 粉煤灰活性的碱性激发原理 | 第32页 |
3.3.2 试验装置及方法 | 第32-33页 |
3.3.3 微观结构分析 | 第33页 |
3.3.4 凝结时间实验及结果与分析 | 第33-34页 |
3.4 力学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矸石胶凝材料的可泵性及力学性能研究 | 第36-55页 |
4.1 充填材料配比试验方案及可泵性分析 | 第36-38页 |
4.1.1 充填材料的原材料 | 第36页 |
4.1.2 充填材料的配合比方案 | 第36-37页 |
4.1.3 充填材料的可泵性能指标 | 第37-38页 |
4.2 试验设备、方法及过程 | 第38-42页 |
4.2.1 试验设备 | 第38页 |
4.2.2 试验方法及过程 | 第38-42页 |
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2-48页 |
4.3.1 试验结果 | 第42-43页 |
4.3.2 粉煤灰掺量对胶凝材料可泵性的影响 | 第43-46页 |
4.3.3 细矸率对胶凝材料可泵性的影响 | 第46-48页 |
4.4 力学性能 | 第48-53页 |
4.4.1 力学性能试验 | 第49-50页 |
4.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0-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充填体的孔结构分析 | 第55-65页 |
5.1 矸石胶凝材料的孔结构 | 第55页 |
5.2 压汞法的基本原理 | 第55-57页 |
5.2.1 孔半径的计算 | 第55-56页 |
5.2.2 表面积的计算 | 第56-57页 |
5.2.3 孔径大小分布的计算 | 第57页 |
5.3 试验设备及试样制备 | 第57-58页 |
5.3.1 压汞仪 | 第57-58页 |
5.3.2 试样制备 | 第58页 |
5.4 矸石胶凝材料的孔结构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8-64页 |
5.4.1 试验结果 | 第58-60页 |
5.4.2 粉煤灰掺量对胶凝材料孔隙情况的影响 | 第60-62页 |
5.4.3 细矸率对胶凝材料孔隙情况的影响 | 第62-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5页 |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