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 土木工程领域的系统识别 | 第12-15页 |
1.2.1 系统识别理论介绍 | 第12-14页 |
1.2.2 基于振动响应的结构参数识别 | 第14-15页 |
1.3 非线性结构系统识别理论及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1 非线性结构的系统识别 | 第15-16页 |
1.3.2 非线性结构识别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子结构技术及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4.1 子结构技术简介 | 第17页 |
1.4.2 子结构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5 本文工作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完备激励下的局部非线性系统参数识别 | 第20-46页 |
2.1 引言 | 第20-21页 |
2.2 基础隔震结构中常用的非线性模型 | 第21-23页 |
2.3 灵敏度计算方法简介 | 第23-25页 |
2.4 基础隔震结构参数识别理论 | 第25-28页 |
2.4.1 结构物理参数定义 | 第25-26页 |
2.4.2 结构参数的动态响应灵敏度计算 | 第26-27页 |
2.4.3 参数识别方程的构建和求解 | 第27-28页 |
2.4.4 反演算法的迭代过程 | 第28页 |
2.5 数值仿真验证 | 第28-33页 |
2.5.1 结构模型描述 | 第28-30页 |
2.5.2 识别结果分析 | 第30-33页 |
2.6 输入和输出信息对识别算法的影响 | 第33-44页 |
2.6.1 输入力幅值的影响 | 第33-37页 |
2.6.2 输入力频率的影响 | 第37-40页 |
2.6.3 响应测点数目的影响 | 第40-42页 |
2.6.4 响应测点位置的影响 | 第42-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三章 局部非线性系统参数与未知输入同步识别 | 第46-59页 |
3.1 引言 | 第46-47页 |
3.2 同步识别算法的基本理论 | 第47-49页 |
3.2.1 识别参数的定义 | 第47-48页 |
3.2.2 待识别激励参数的动态灵敏度计算 | 第48页 |
3.2.3 同步识别方程的构建和求解 | 第48-49页 |
3.2.4 同步识别算法的迭代过程 | 第49页 |
3.3 数值仿真验证 | 第49-52页 |
3.3.1 结构模型描述 | 第49页 |
3.3.2 地震波作用下的未知激励与结构参数同步识别 | 第49-52页 |
3.4 其它激励形式下的同步识别算法验证 | 第52-57页 |
3.4.1 正弦信号激励 | 第52-55页 |
3.4.2 白噪声随机激励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基于子结构技术的局部非线性结构参数识别 | 第59-73页 |
4.1 引言 | 第59页 |
4.2 基于子结构技术的局部非线性结构识别理论 | 第59-62页 |
4.2.1 子结构技术相关概念 | 第59-60页 |
4.2.2 子结构界面力的识别理论 | 第60-62页 |
4.2.3 反演算法的迭代过程 | 第62页 |
4.3 数值仿真验证1——大型基础隔震框架结构 | 第62-65页 |
4.3.1 结构模型简述 | 第62-63页 |
4.3.2 识别结果分析 | 第63-65页 |
4.4 数值仿真验证2——高架连续桥梁结构 | 第65-71页 |
4.4.1 桥梁隔震支座非线性模型 | 第65-67页 |
4.4.2 桥梁结构模型描述 | 第67-69页 |
4.4.3 识别结果分析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4页 |
5.1 结论 | 第73页 |
5.2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