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2.1 正念的概述 | 第12-17页 |
2.1.1. 正念的不同内涵 | 第12-13页 |
2.1.2. 正念干预的方法 | 第13-15页 |
2.1.3. 正念的应用领域 | 第15-17页 |
2.2 癌症患者照顾者的概述 | 第17-19页 |
2.2.1. 癌症患者照顾者的界定 | 第17-18页 |
2.2.2. 癌症患者照顾者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2.3 积极感受的概述 | 第19-21页 |
2.3.1. 积极感受的界定 | 第19页 |
2.3.2. 积极感受的评估方法 | 第19-21页 |
3 研究设计 | 第21-26页 |
3.1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3.1.1 抗逆力理论 | 第21页 |
3.1.2 认知行为理论 | 第21-22页 |
3.2 研究思路与研究假设 | 第22页 |
3.2.1 研究思路 | 第22页 |
3.2.2 研究假设 | 第22页 |
3.3 研究对象 | 第22-23页 |
3.3.1 样本的选取 | 第22-23页 |
3.3.2 纳入标准 | 第23页 |
3.4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3.4.1 文献法 | 第23页 |
3.4.2 问卷法 | 第23-24页 |
3.4.3 实验法(附录2) | 第24-25页 |
3.5 统计方法 | 第25-26页 |
4 正念干预的实验研究 | 第26-32页 |
4.1 正念干预的实施以及测量 | 第26-27页 |
4.2 研究结果 | 第27-30页 |
4.2.1 G医院癌症患者照顾者积极感受现状分析 | 第27-29页 |
4.2.2 高、低正念组被试的积极感受对比 | 第29-30页 |
4.2.3 正念水平与积极感受的回归分析 | 第30页 |
4.3 分析讨论 | 第30-32页 |
4.3.1 G医院癌症患者照顾者积极感受现状 | 第30-31页 |
4.3.2 正念干预对于癌症患者积极感受的促进性分析 | 第31-32页 |
5 小组工作介入的实践研究 | 第32-47页 |
5.1 小组工作介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32-33页 |
5.1.1 小组工作介入的必要性 | 第32页 |
5.1.2 小组工作介入的可行性 | 第32-33页 |
5.2 介入过程 | 第33-44页 |
5.2.1 小组工作的前期准备 | 第33-35页 |
5.2.2 小组活动的实施过程 | 第35-44页 |
5.3 介入反思 | 第44-47页 |
5.3.1 小组活动评估 | 第45页 |
5.3.2 活动本身有利或不利的处境或问题 | 第45页 |
5.3.3 专业反思 | 第45-47页 |
6 总讨论 | 第47-50页 |
6.1 创新之处 | 第47页 |
6.1.1 研究视角创新 | 第47页 |
6.1.2 研究方法创新 | 第47页 |
6.1.3 研究领域和对象创新 | 第47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7-50页 |
6.2.1 研究不足 | 第47-48页 |
6.2.2 研究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附录 | 第56-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