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居住建筑论文

住宅空间类型研究(1949—2016)--以汉口原租界区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3-23页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1 课题来源第13-14页
        1.1.2 研究背景第14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15页
        1.2.1 研究目的第14-15页
        1.2.2 研究意义第15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5-19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8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8-19页
    1.4 相关概念界定第19-20页
    1.5 研究范围第20-21页
        1.5.1 时间范围第20页
        1.5.2 空间范围第20页
        1.5.3 研究对象第20-21页
    1.6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21-23页
        1.6.1 研究方法第21-22页
        1.6.2 研究框架第22-23页
2 住宅总体类型划分第23-39页
    2.1 武汉市住宅发展概况第23-25页
    2.2 汉口原租界区住宅第25-39页
        2.2.1 基于建成时间的分类第26-33页
        2.2.2 基于平面形态的分类第33-37页
        2.2.3 基于建筑层数的分类第37-39页
3 汉口原租界区住宅空间类型研究第39-132页
    3.1 案例选取与案例研究方法说明第39-40页
        3.1.1 案例选取第39-40页
        3.1.2 案例研究方法第40页
    3.2 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1901-1948)第40-46页
        3.2.1 社会背景第40页
        3.2.2 住宅发展状况第40-46页
    3.3 国民经济恢复期及一五计划时期(1949-1957)第46-55页
        3.3.1 社会背景第46页
        3.3.2 住宅发展状况第46-47页
        3.3.3 案例研究一:长航(民生公司)宿舍第47-51页
        3.3.4 案例研究二:邮电器材公司宿舍第51-55页
    3.4 大跃进与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5)第55-66页
        3.4.1 社会背景第55-56页
        3.4.2 住宅发展状况第56页
        3.4.3 案例研究一:化工局宿舍第56-61页
        3.4.4 案例研究二:建委系统干部楼第61-66页
    3.5 文化大革命及其影响期(1966-1978)第66-76页
        3.5.1 社会背景第66页
        3.5.2 住宅发展状况第66-67页
        3.5.3 案例研究一:皮联宿舍第67-71页
        3.5.4 案例研究二:公安局宿舍第71-76页
    3.6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时期(1979-1999)第76-94页
        3.6.1 社会背景第76页
        3.6.2 住宅发展状况第76-77页
        3.6.3 案例研究一:粮食局宿舍第77-83页
        3.6.4 案例研究二:六合小区第83-89页
        3.6.5 案例研究三:运征大厦第89-94页
    3.7 市场化阶段多元化发展时期(2000-2016)第94-112页
        3.7.1 社会背景第94-95页
        3.7.2 住宅发展状况第95-96页
        3.7.3 案例研究一:临江苑第96-102页
        3.7.4 案例研究二:六合·新界第102-108页
        3.7.5 案例研究三:洞庭苑第108-112页
    3.8 基于空间句法的住宅空间分析第112-126页
        3.8.1 空间句法理论第112页
        3.8.2 空间句法研究住宅空间的方法第112-114页
        3.8.3 住宅空间的句法分析第114-126页
        3.8.4 空间句法分析小结第126页
    3.9 小结第126-132页
        3.9.1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住宅空间类型(1949—1978)第126-128页
        3.9.2 改革开放以来的住宅空间类型(1979—2016)第128-132页
4 基于公私变化的住宅空间类型个案演变研究第132-165页
    4.1 个案选取与研究方法说明第132-133页
        4.1.1 个案选取第132-133页
        4.1.2 研究理论及方法第133页
    4.2 化工局干部楼第133-145页
        4.2.1 总体概况第134-135页
        4.2.2 空间类型与使用模式的演变第135-141页
        4.2.3 演变中的公共与私密第141-145页
    4.3 仪表厂宿舍第145-154页
        4.3.1 总体概况第145-146页
        4.3.2 空间类型与使用模式的演变第146-151页
        4.3.3 演变中的公共与私密第151-154页
    4.4 长航宿舍第154-163页
        4.4.1 总体概况第155-156页
        4.4.2 空间类型与使用模式的演变第156-160页
        4.4.3 演变中的公共与私密第160-163页
    4.5 小结第163-165页
        4.5.1 空间品质的影响因素第163页
        4.5.2 公私界线的变化第163页
        4.5.3 空间属性变化的作用原理和机制第163-165页
5 结语第165-176页
    5.1 结论第165-173页
        5.1.1 传统与外来第165-166页
        5.1.2 福利分房与住宅商品化第166页
        5.1.3 标准化与多样化第166-167页
        5.1.4 公共性与私密性第167-168页
        5.1.5 住宅空间类型发展趋势第168-173页
    5.2 启示第173-174页
        5.2.1 住宅套型小型化与多样化组合第173页
        5.2.2 居住空间的独立与融合第173-174页
        5.2.3 灵活可变的适应性空间第174页
    5.3 研究创新点第174页
    5.4 研究局限第174-175页
    5.5 研究展望第175-176页
致谢第176-177页
参考文献第177-180页
附录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80页

论文共1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大证券收购新鸿基金融动因及绩效分析
下一篇:基于BP神经网络的新三板企业信用评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