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背景下国家土地调节权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33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理论意义第13-23页
        一、研究背景第13-21页
        二、理论意义第21-23页
    第二节 基本内容与研究思路第23-27页
        一、基本内容第23-26页
        二、研究思路第26-27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主要观点第27-30页
        一、研究方法第27-28页
        二、主要观点第28-30页
    第四节 本文创新与研究不足第30-33页
        一、本文创新第30-31页
        二、本文不足第31-33页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综述第33-75页
    第一节 概念界定第33-44页
        一、农村集体土地第34-38页
        二、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第38-40页
        三、国家土地调节权第40-44页
    第二节 相关基础理论和研究文献综述第44-75页
        一、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第45-52页
        二、地租理论第52-56页
        三、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理论第56-58页
        四、毛泽东集体经济理论第58-59页
        五、邓小平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理论第59-61页
        六、习近平“三农”思想第61-63页
        七、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第63-69页
        八、对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现有研究文献综述第69-75页
第三章 由“三权”分置到引入第四权:国家土地调节权的分析框架第75-86页
    第一节 国家土地调节权与土地产权光谱理论第75-79页
        一、国家土地调节权与土地产权的多功能性第76-77页
        二、国家土地调节权决定土地产权结构变化:土地产权光谱理论第77-79页
    第二节 国家土地调节权的分析框架第79-86页
        一、国家土地调节权的依据第79-82页
        二、国家土地调节权的目标第82-83页
        三、国家土地调节权的实现形式第83-86页
第四章 从国家土地调节权视角分析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变迁第86-103页
    第一节 合作化和人民公社时期第86-91页
        一、国家土地调节权的优先目标:为工业化优先发展战略提供剩余积累第86-87页
        二、国家土地调节权的实现形式:集体生产+农业税+农产品流通的垄断第87-90页
        三、国家强力介入下农地产权的性质第90-91页
    第二节 农业税免除前的“两权分离”时期第91-96页
        一、国家土地调节权的优先目标:解决温饱问题和实现经济总量翻番第92页
        二、国家土地调节权的实现形式:农业税+“三提五统”+农地用途转换权的垄断第92-95页
        三、国家土地调节权对农地产权性质的影响第95-96页
    第三节 农业税免除后的农地“两权分离”时期第96-103页
        一、国家土地调节权的优先目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快速增长第96-97页
        二、国家土地调节权的实现形式:农业补贴+农地用途转换权垄断+“土地财政”第97-101页
        三、国家土地调节权对农地产权性质的影响第101-103页
第五章 “三权”分置改革对国家土地调节权的影响分析第103-117页
    第一节“三权”分置背景下国家土地调节权的目标分析第104-109页
        一、“地”的问题: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第104-106页
        二、“粮”的问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第106-107页
        三、“人”的问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107-108页
        四、“钱”的问题:新型城镇化融资机制第108-109页
    第二节 农地“三权”分置对现有国家土地调节权实现形式的影响第109-113页
        一、“三权”分置对农业补贴的影响第109-110页
        二、“三权”分置对国家农地用途转换权垄断的影响第110-111页
        三、“三权”分置对“土地财政”的影响第111-112页
        四、“三权”分置对耕地保护的影响第112-113页
    第三节 “三权”分置改革后农地产权性质分析第113-117页
        一、集体所有权的虚化和实化第113-114页
        二、农地成员权的股份化第114-115页
        三、农地经营权的资本化第115-116页
        四、国家土地调节权的显现化第116-117页
第六章 建立我国的国家土地调节权的成熟稳定实现机制第117-126页
    第一节 正视“国家土地调节权”与其他“三权”的关系第117-120页
        一、国家土地调节权决定了其他“三权”的性质第118页
        二、国家土地调节权实现形式取决于国家发展目标和治理能力第118-119页
        三、以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为基础界定集体与农民土地权利关系第119-120页
    第二节 新形势下国家土地调节权实现机制构建的设想第120-126页
        一、完善农地保护制度第120-121页
        二、完善城乡统一的土地规划制度第121-122页
        三、完善农业补贴制度第122-123页
        四、完善以税收为主的土地增值调节制度第123-124页
        五、完善农村集体土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第124-126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26-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38页
攻读博士期间学术成果第138-139页
致谢第139-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力市场环境下售电公司购售电交易优化模型研究
下一篇: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体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