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31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7-18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7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7-1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7页 |
1.2.1 购电交易优化研究 | 第18-21页 |
1.2.2 售电交易优化研究 | 第21-24页 |
1.2.3 电价联动优化研究 | 第24-26页 |
1.2.4 新能源并网优化研究 | 第26-27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27-29页 |
1.4 主要研究创新点 | 第29-31页 |
第2章 电力市场环境下的购售电交易概述 | 第31-55页 |
2.1 市场主体 | 第31-41页 |
2.1.1 售电公司 | 第31-35页 |
2.1.2 发电企业 | 第35-36页 |
2.1.3 电网企业 | 第36-39页 |
2.1.4 市场用户 | 第39-41页 |
2.2 市场类型 | 第41-47页 |
2.2.1 批发市场 | 第41-43页 |
2.2.2 零售市场 | 第43-45页 |
2.2.3 现货市场 | 第45-46页 |
2.2.4 辅助服务市场 | 第46-47页 |
2.3 交易模式 | 第47-54页 |
2.3.1 双边交易 | 第48-51页 |
2.3.2 集中交易 | 第51-52页 |
2.3.3 挂牌交易 | 第52-53页 |
2.3.4 期权与期货交易 | 第53-5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3章 双边协商交易模式下售电公司购电分析模型 | 第55-76页 |
3.1 引言 | 第55-56页 |
3.2 基于多方谈判的双边协商交易模型 | 第56-66页 |
3.2.1 基于单向报价的谈判模型 | 第56-59页 |
3.2.2 报价策略与竞价机制 | 第59-63页 |
3.2.3 算例分析 | 第63-66页 |
3.3 基于纳什均衡的双边协商交易模型 | 第66-73页 |
3.3.1 纳什均衡模型 | 第67-68页 |
3.3.2 报价策略与竞价机制 | 第68-71页 |
3.3.3 算例分析 | 第71-73页 |
3.4 基于人工智能的双边协商交易框架设计 | 第73-7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4章 集中竞价交易模式下售电公司购电分析模型 | 第76-102页 |
4.1 引言 | 第76页 |
4.2 基于差价返还机制的集中交易分析 | 第76-92页 |
4.2.1 交易现状分析 | 第76-81页 |
4.2.2 模型算法 | 第81-87页 |
4.2.3 经济学原理解析 | 第87-89页 |
4.2.4 申报电量与申报价差分布函数 | 第89-92页 |
4.3 基于边际出清机制的集中交易分析 | 第92-99页 |
4.3.1 交易规则 | 第92-94页 |
4.3.2 模型算法 | 第94-98页 |
4.3.3 算例分析 | 第98-99页 |
4.4 基于人工智能的集中竞价交易框架设计 | 第99-10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5章 偏差考核下售电公司需求响应管理优化模型 | 第102-124页 |
5.1 引言 | 第102-103页 |
5.2 偏差电量考核现状与售电公司策略 | 第103-111页 |
5.2.1 偏差考核现状 | 第103-107页 |
5.2.2 售电公司经营策略 | 第107-111页 |
5.3 需求响应管理下的售电公司策略分析模型 | 第111-116页 |
5.3.1 偏差电量考核测算模型 | 第111-112页 |
5.3.2 峰谷分时电价管理 | 第112-113页 |
5.3.3 可中断负荷管理 | 第113-114页 |
5.3.4 价差期权合同管理 | 第114-116页 |
5.4 算例分析 | 第116-123页 |
5.4.1 参数设置 | 第116-117页 |
5.4.2 对比分析 | 第117-120页 |
5.4.3 敏感性分析 | 第120-12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第6章 售电公司综合能源管理模式及优化模型 | 第124-149页 |
6.1 引言 | 第124-125页 |
6.2 综合能源管理模式分析 | 第125-127页 |
6.2.1 综合能源管理的含义 | 第125-126页 |
6.2.2 管理模式分析 | 第126-127页 |
6.3 考虑清洁能源参与的CCHP系统运行模型构建 | 第127-133页 |
6.3.1 模型概述 | 第127-129页 |
6.3.2 运行效率评估指标 | 第129-130页 |
6.3.3 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 | 第130-133页 |
6.4 考虑清洁能源参与的CCHP系统运行模式分析 | 第133-136页 |
6.4.1 以热定电模式 | 第133-134页 |
6.4.2 以电定热模式 | 第134-135页 |
6.4.3 综合模式 | 第135-136页 |
6.5 算例分析 | 第136-148页 |
6.5.1 基础数据与前提假设 | 第136-138页 |
6.5.2 以热定电模式结果分析 | 第138-139页 |
6.5.3 以电定热模式结果分析 | 第139-141页 |
6.5.4 综合结果分析 | 第141-145页 |
6.5.5 运行模式对比与敏感性分析 | 第145-148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48-149页 |
第7章 基于电力客户评估的差异化用户套餐研究 | 第149-173页 |
7.1 引言 | 第149-150页 |
7.2 电力客户评估指标体系 | 第150-153页 |
7.2.1 构建原则 | 第150-151页 |
7.2.2 指标体系 | 第151-153页 |
7.3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评估模型 | 第153-161页 |
7.3.1 数据处理 | 第153-157页 |
7.3.2 赋权模型 | 第157-161页 |
7.4 基于用户特征的差异化用电套餐设计 | 第161-167页 |
7.4.1 用户类别划分 | 第161-163页 |
7.4.2 差异化用电套餐 | 第163-167页 |
7.5 算例分析 | 第167-172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172-173页 |
第8章 多级电力市场售电公司购电风险控制模型 | 第173-188页 |
8.1 引言 | 第173页 |
8.2 投资组合优化理论 | 第173-176页 |
8.2.1 风险价值理论 | 第174-175页 |
8.2.2 条件风险价值理论 | 第175-176页 |
8.3 多级市场售电公司购售电组合策略分析 | 第176-180页 |
8.3.1 多级市场购电组合模型 | 第176-177页 |
8.3.2 多类用户售电组合模型 | 第177-178页 |
8.3.3 基于CVaR优化的购售电组合模型 | 第178-180页 |
8.4 算例分析 | 第180-187页 |
8.4.1 固定价差模式分析 | 第180-184页 |
8.4.2 联动价差模式分析 | 第184-187页 |
8.5 本章小结 | 第187-188页 |
第9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 第188-190页 |
参考文献 | 第190-19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99-20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202-204页 |
致谢 | 第2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