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农业资源类型及评价论文

佳木斯市耕地利用效益特征研究

摘要第9-11页
英文摘要第11-12页
1 引言第14-22页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第14-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4页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5-18页
        1.2.1 国外研究动态第15-17页
        1.2.2 国内研究动态第17页
        1.2.3 国内外动态评述第17-18页
    1.3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9-20页
        1.4.1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4.2 技术路线第20页
    1.5 研究重点和难点第20-22页
        1.5.1 研究重点第20-21页
        1.5.2 研究难点第21-22页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22-25页
    2.1 概念界定第22-23页
        2.1.1 耕地第22页
        2.1.2 耕地利用效益第22页
        2.1.3 耕地利用效益评价第22-23页
    2.2 基本理论第23-25页
        2.2.1 耕地可持续利用理论第23页
        2.2.2 耕地价值理论第23-24页
        2.2.3 耕地稀缺理论第24页
        2.2.4 农业区位理论第24-25页
3 研究区概况第25-29页
    3.1 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概况第25-27页
        3.1.1 区域位置与研究区界定第25-26页
        3.1.2 自然环境概况第26页
        3.1.3 社会经济概况第26-27页
    3.2 耕地利用现状概况第27-29页
4 研究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第29-35页
    4.1 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9-31页
        4.1.1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第29页
        4.1.2 评价指标的筛选第29-30页
        4.1.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30-31页
    4.2 研究区耕地利用效益测算第31-32页
    4.3 评价结果第32-35页
        4.3.1 经济效益评价结果第32-33页
        4.3.2 社会效益评价结果第33页
        4.3.3 生态效益评价结果第33页
        4.3.4 综合效益评价结果第33-35页
5 研究区耕地利用效益特征分析第35-44页
    5.1 耕地资源利用效益时间变化分析第35-39页
        5.1.1 耕地利用经济效益时间变化分析第35-36页
        5.1.2 耕地利用社会效益时间变化分析第36-37页
        5.1.3 耕地利用生态效益时间变化分析第37-38页
        5.1.4 耕地利用综合效益时间变化分析第38-39页
    5.2 耕地利用效益空间特征分析第39-44页
        5.2.1 经济效益空间特征分析第41页
        5.2.2 社会效益空间特征分析第41-42页
        5.2.3 生态效益空间特征分析第42-43页
        5.2.4 综合效益空间特征分析第43-44页
6 研究区耕地利用效益提升对策第44-47页
    6.1 耕地利用效益存在问题第44-45页
        6.1.1 农业技术投入不足,发展方式粗放第44页
        6.1.2 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御灾能力较差第44页
        6.1.3 农业发展规模较小,机械化水平尚需提高第44页
        6.1.4 不合理用地现象严重第44-45页
        6.1.5 耕地储备不足第45页
    6.2 耕地利用效益提升对策第45-47页
        6.2.1 加强农业科技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第45页
        6.2.2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耕地御灾能力第45-46页
        6.2.3 推进零碎土地整合,不断挖掘耕地潜力第46页
        6.2.4 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保护耕地生态环境第46页
        6.2.5 规划控制耕地开发,保护耕地后备资源第46-47页
7 结论与讨论第47-49页
    7.1 结论第47页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47-49页
        7.2.1 研究不足第47-48页
        7.2.2 研究展望第48-49页
致谢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致密油渗流实验及开采方式研究
下一篇:微泡沫体系研制及应用性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