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玉米主栽品种对穗腐病菌抗性评价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摘要 | 第9-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2-22页 |
1.1 玉米的重要性 | 第12页 |
1.2 玉米镰孢穗腐病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玉米镰孢穗腐病的危害 | 第12-13页 |
1.2.2 玉米镰孢穗腐病侵染症状 | 第13-14页 |
1.2.3 玉米镰孢穗腐病菌种类 | 第14页 |
1.2.4 玉米镰孢穗腐病的侵染循环 | 第14页 |
1.2.5 玉米镰孢穗腐病病害防治 | 第14-16页 |
1.3 玉米抗镰孢穗腐病的研究 | 第16-17页 |
1.3.1 抗病性鉴定方法 | 第16页 |
1.3.2 抗源的筛选 | 第16-17页 |
1.3.3 抗病机理的研究 | 第17页 |
1.4 玉米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1.4.1 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标记检测方法 | 第17-19页 |
1.4.2 SSR技术在作物遗传多样性方面的研究 | 第19-20页 |
1.4.3 SSR技术在玉米遗传多样性方面的研究 | 第20-21页 |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33页 |
2.1 玉米穗腐病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22-23页 |
2.1.1 供试品种 | 第22-23页 |
2.1.2 试验方法 | 第23页 |
2.1.3 镰孢穗腐病菌的分离与致病力测定 | 第23页 |
2.1.4 镰孢菌的鉴定 | 第23页 |
2.2 黑龙江主栽玉米对穗腐病的抗性评估 | 第23-25页 |
2.2.1 田间试验 | 第23-24页 |
2.2.2 病害田间调查 | 第24-25页 |
2.3 黑龙江主栽玉米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5-32页 |
2.3.1 实验材料与药剂配制 | 第25-29页 |
2.3.2 DNA的提取 | 第29-30页 |
2.3.3 DNA浓度的测定 | 第30页 |
2.3.4 PCR扩增 | 第30-31页 |
2.3.5 引物初筛选 | 第31页 |
2.3.6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31-32页 |
2.4 数据处理 | 第32-3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44页 |
3.1 玉米穗腐病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33-37页 |
3.2 黑龙江主栽玉米对穗腐病的抗性评估 | 第37-40页 |
3.3 黑龙江主栽玉米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0-44页 |
3.3.1 SSR引物的筛选 | 第40-41页 |
3.3.2 黑龙江主栽玉米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1-42页 |
3.3.3 不同抗性群体的遗传关系 | 第42-44页 |
4 讨论 | 第44-47页 |
4.1 玉米镰孢穗腐病菌的种类 | 第44页 |
4.2 玉米穗腐病菌自然侵染的优势 | 第44-45页 |
4.3 玉米品种对穗腐病菌的抗病性研究 | 第45页 |
4.4 玉米品种抗穗腐病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45-47页 |
5 结论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