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领导论文--群众路线论文

网络党群沟通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导论第13-29页
    一、选题背景第13-14页
    二、选题意义第14-16页
        (一)理论意义第15页
        (二)现实意义第15-16页
    三、论题的研究现状第16-26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6-19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9-25页
        (三)关于上述研究的评价第25-26页
    四、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26页
        (一)研究思路第26页
        (二)研究方法第26页
    五、论文的重点、难点和可能的创新点第26-29页
        (一)重点第26-27页
        (二)难点第27-28页
        (三)可能的创新点第28-29页
第一章 网络党群沟通的理论阐释第29-60页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第29-33页
        一、沟通第29页
        二、政治沟通第29-31页
        三、党群沟通第31-32页
        四、网络党群沟通第32-33页
    第二节 网络党群沟通功能提升的内在逻辑:网络给党群沟通带来了什么第33-46页
        一、网络空间的虚拟转换了党群沟通的背景第34-37页
        二、沟通工具的高效优化了党群沟通的渠道第37-39页
        三、传播方式的革新改变了党群沟通的过程第39-41页
        四、思维行为的转变影响了党群沟通的主客体第41-44页
        五、承载信息的巨大丰富了党群沟通的内容第44-46页
    第三节 网络党群沟通的意义第46-52页
        一、拓展党群沟通渠道,密切党群关系第46-48页
        二、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提高执政能力第48-50页
        三、满足政治参与需求,维护社会和谐第50-52页
    第四节 网络党群沟通的分析框架第52-60页
        一、网络党群沟通的实现目标分析第52-53页
        二、网络党群沟通的结构要素分析第53-56页
        三、网络党群沟通的运作过程分析第56-57页
        四、网络党群沟通的体系构建分析第57-60页
第二章 网络党群沟通的发展现状第60-82页
    第一节 网络党群沟通的发展状况第60-68页
        一、积极“织网”,从单一到多样第60-62页
        二、带头“触网”,从被动到主动第62-64页
        三、日益“懂网”,从封闭到公开第64-66页
        四、纷纷“用网”,从单向到互动第66-68页
    第二节 网络党群沟通的主要方式第68-74页
        一、从沟通主体主动发起的角度第68-72页
        二、从沟通对象主动参与的角度第72-74页
    第三节 网络党群沟通的基本经验及其启示第74-82页
        一、网络党群沟通逐步兴盛的原因第74-76页
        二、网络党群沟通探索的基本经验第76-79页
        三、网络党群沟通前期探索中得到的启示第79-82页
第三章 网络党群沟通存在的问题分析第82-100页
    第一节 结构要素层面亟待优化第82-88页
        一、网络党群沟通主体方面第82-84页
        二、网络党群沟通对象方面第84-85页
        三、网络党群沟通渠道方面第85-86页
        四、网络党群沟通内容方面第86-88页
    第二节 运作过程层面存在障碍第88-94页
        一、运作的不平衡第88-90页
        二、参与的无序化第90-93页
        三、反馈的随意性第93-94页
    第三节 体系构建层面缺乏系统第94-100页
        一、虚拟和现实没有兼顾第94-96页
        二、单一和多元难以协调第96-98页
        三、部分和整体缺乏统筹第98-100页
第四章 加强网络党群沟通的路径分析第100-136页
    第一节 结构要素层面的优化第100-113页
        一、网络党群沟通主体的优化第100-103页
        二、网络党群沟通对象的优化第103-107页
        三、网络党群沟通渠道的优化第107-110页
        四、网络党群沟通内容的优化第110-113页
    第二节 互动型运作过程的构建第113-120页
        一、营造互动氛围第113-116页
        二、完善沟通规则第116-118页
        三、关注动态运作第118-120页
    第三节 体系建构的日益完善第120-136页
        一、虚拟沟通与现实需求的对接第120-124页
        二、单纯沟通与多层次沟通的融合第124-129页
        三、单项制度与整个体系的耦合第129-136页
第五章 国外政党加强网络“党群”沟通概况及借鉴价值第136-152页
    第一节 国外政党加强网络“党群”沟通的概况第136-143页
        一、加大政党自身宣传力度第136-138页
        二、创新密切联系民众方式第138-140页
        三、拓展民众参政议政渠道第140-142页
        四、助力政党赢得执政地位第142-143页
    第二节 案例: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加强网络“党群”沟通的实践探索第143-149页
        一、利用博弈资源,占领舆论高地第144-145页
        二、提供参与平台,加强与民沟通第145-146页
        三、创新沟通载体,吸引年轻群体第146-147页
        四、加强网络监管,降低负面效应第147-148页
        五、推行电子政务,高效为民服务第148-149页
    第三节 国外政党加强网络“党群”沟通的借鉴价值第149-152页
        一、适应形势需要,打造政党网络阵地第149页
        二、尊重媒体规律,调整政党行为策略第149-150页
        三、加大监管力度,保证渠道沟通顺畅第150-151页
        四、注重虚实结合,赢得民众支持信任第151-152页
结语第152-153页
参考文献第153-159页
后记第159-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伊拉克库尔德人独立运动中的能源因素研究
下一篇:人民主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