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2.1 作物生长水足迹理论 | 第14-15页 |
1.2.2 作物生长水足迹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2.3 种植结构优化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第20-34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0-26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20页 |
2.1.2 粮食生产现状 | 第20-23页 |
2.1.3 水资源现状 | 第23-26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6-31页 |
2.2.1 作物生长水足迹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2.2.2 GIS空间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2.2.3 适水种植评价指标构建与解释 | 第29-31页 |
2.3 数据来源 | 第31-33页 |
2.3.1 硝态氮淋溶率数据 | 第31-32页 |
2.3.2 单位面积施氮量数据 | 第32-33页 |
2.3.3 粮食生产数据 | 第33页 |
2.4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灰水足迹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50页 |
3.1 单位面积施氮量时空变化特征 | 第34-39页 |
3.1.1 小麦 | 第34-36页 |
3.1.2 玉米 | 第36-39页 |
3.2 生产灰水足迹时空变化特征 | 第39-47页 |
3.2.1 小麦 | 第39-43页 |
3.2.2 玉米 | 第43-47页 |
3.3 生长灰水足迹影响因素分析 | 第47-49页 |
3.3.1 小麦 | 第47-48页 |
3.3.2 玉米 | 第48-49页 |
3.4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主要粮食作物生长总水足迹及构成区域差异 | 第50-59页 |
4.1 生长总水足迹及构成时间序列变化 | 第50-51页 |
4.1.1 小麦 | 第50页 |
4.1.2 玉米 | 第50-51页 |
4.2 生长总水足迹及构成空间分布特征 | 第51-55页 |
4.2.1 小麦 | 第51-53页 |
4.2.2 玉米 | 第53-55页 |
4.3 生长总水足迹空间演化趋势 | 第55-57页 |
4.3.1 小麦 | 第55-56页 |
4.3.2 玉米 | 第56-57页 |
4.4 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主要粮食作物适水种植评价 | 第59-70页 |
5.1 适水种植评价 | 第59-65页 |
5.1.1 小麦 | 第59-62页 |
5.1.2 玉米 | 第62-65页 |
5.2 基于蓝、灰水的小麦、玉米种植规模分析 | 第65-68页 |
5.3 减少蓝水需求与灰水占用建议 | 第68-69页 |
5.4 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70-73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0-71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71-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