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理论论文--绘画美学论文

元代渔樵意象的美学特征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绪论第11-15页
    (一)关于选题的研究对象第11页
    (二)研究综述第11-13页
    (三)选题的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第13-15页
一、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渔樵意象”第15-32页
    (一)渔樵艺术形象的历史展现第15-25页
        1.渔樵的溯源第15-24页
        2.渔樵意象的形成第24-25页
        3.渔樵在中原文化中的不灭印迹第25页
    (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对渔樵意象的影响第25-28页
        1.儒家思想的影响第26-27页
        2.道家思想的影响第27-28页
        3.禅宗思想的影响第28页
    (三)历代渔樵意象“隐”的表现形式第28-32页
        1.在浊世之中安身立命第28-29页
        2.以渔入仕的有期而遇第29-30页
        3.心系林泉的自主选择第30-32页
二、元代渔樵意象的美学特征第32-50页
    (一)渔樵意象的主动愉悦性第32-37页
        1.首次打破隐逸“程式”第32-33页
        2.文人隐逸生活艺术化的体验第33-36页
        3.积极投身于渔樵意象的创作第36-37页
    (二)渔樵意象的形式趣味性第37-43页
        1.笔墨情趣的表达第38-40页
        2.文人风雅生活的展现第40-41页
        3.重构一种诗意生活第41-43页
    (三)渔樵意象的雅俗共融性第43-50页
        1.雅俗复合的独特显现第43-46页
        2.画家群体的审美趣尚第46-47页
        3.元代艺术的世俗化第47-50页
三、元代渔樵意象美学特征的成因第50-64页
    (一)别样渔樵意象的产生源于多元民族文化的融合第50-55页
        1.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相融第51-53页
        2.追求幸福的生命价值观念第53-54页
        3.崇尚自然之审美理想的重合第54-55页
    (二)多重社会因素对元代渔樵意象的影响第55-59页
        1.科举制度的影响第55-56页
        2.入世途径的改变第56-57页
        3.多重宗教的接受第57-59页
    (三)文人思想对渔樵意象的催生第59-64页
        1.文人内心的独白第59-60页
        2.文人的理想精神家园第60-61页
        3.逸品成熟的内驱力第61-64页
四、元代渔樵意象的美学特征对明清艺术创作的影响及意义第64-78页
    (一)元代渔樵意象的美学特征对明清绘画形式化倾向的影响第64-70页
        1.对明清绘画笔墨情趣的影响第64-67页
        2.渔樵意象由高峰走向低谷第67页
        3.促进明清系统画论的完成第67-70页
    (二)元代渔樵意象的美学特征对明清文学市民化倾向的影响第70-73页
        1.渔樵功能的改变第70-71页
        2.文学作品中的渔樵形象第71-72页
        3.文学作品中市民化的潮流第72-73页
    (三)渔樵意象消解的原因探析第73-78页
        1.明清强权政治对渔樵意象衍生的抑制第73-75页
        2.明清笔墨至上的必然结果第75-76页
        3.宫廷绘画和花鸟画成为主流第76-78页
结语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致谢第82-8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创意文化中的伦理问题研究
下一篇:五当召苏古沁殿壁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