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论文--家畜论文--猪论文

猪λ1干扰素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抗PRRSV感染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缩略词第9-10页
文献综述第10-23页
    1.1 干扰素简介第10-11页
    1.2 干扰素表达第11-14页
    1.3 受体复合物与信号转导第14-17页
    1.4 Ⅲ IFNs的功能意义第17-19页
    1.5 临床应用第19-22页
    1.6 展望第22-23页
第一章 猪IFN-λ1基因的扩增、克隆及序列分析第23-39页
    1 材料第24-25页
        1.1 实验材料第24页
        1.2 试剂第24页
        1.3 主要仪器第24-25页
    2 方法第25-32页
        2.1 引物设计第25页
        2.2 猪淋巴细胞分离第25-26页
        2.3 猪淋巴细胞总RNA的提取第26-27页
        2.4 猪IFN-λ1基因的RT-PCR扩增第27-29页
            2.4.1 cDNA链合成第27-28页
            2.4.2 猪IFN-λ1基因的PCR扩增第28页
            2.4.3 琼脂糖凝胶电泳第28-29页
        2.5 目的基因DNA纯化第29页
        2.6 猪IFN-λ1基因的克隆第29-32页
            2.6.1 感受态细胞DH5α的制备(CaCl2法)第29-30页
            2.6.2 目的基因的连接第30页
            2.6.3 目的基因的转化第30页
            2.6.4 质粒DNA的提取第30-31页
            2.6.5 重组质粒双酶切鉴定第31-32页
        2.7 从江香猪IFN-λ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2-38页
        3.1 淋巴细胞提取第32-33页
        3.2 从江香猪IFN-λ1基因的克隆第33页
        3.3 从江香猪IFN-λ1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3-38页
            3.3.1 从江香猪IFN-λ1理化性质分析第33-34页
            3.3.2 从江香猪IFN-λ1二级结构分析第34-35页
            3.3.3 从江香猪IFN-λ1蛋白三级结构分析第35-36页
            3.3.4 从江香猪IFN-λ1基因同源性分析第36-37页
            3.3.5 从江香猪IFN-λ1遗传进化分析第37-38页
    4 讨论第38-39页
第二章 猪IFN-λ1真核表达第39-58页
    1 材料第40页
        1.1 试验材料第40页
        1.2 主要试剂第40页
        1.3 试验仪器第40页
    2 方法第40-50页
        2.1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引物第40-41页
        2.2 重组表达载体pEGFP-C1-IFN-λ1的构建第41-45页
        2.3 CHO-K1细胞培养第45页
        2.4 重组质粒pEGFP-C1-IFN-λ1的转染第45-47页
        2.5 EGFP-IFN-λ1重组蛋白的表达情况检测第47页
        2.6 检测IFN-λ1基因的转录第47-49页
        2.7 表达产物Western-blot的分析与检测第49-50页
        2.8 蛋白活性的测定第5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0-56页
        3.1 重组质粒pEGFP-C1-IFN-λ1的构建与验证第50-51页
        3.2 重组质粒pEGFP-C1-IFN-λ1的细胞转染检测第51-54页
        3.3 PoIFN-λ1基因在CHO-K1细胞中的转录情况检测第54页
        3.4 EGFP-PoIFN-λ1重组蛋白表达情况检测第54-56页
        3.5 PoIFN-λ1蛋白活性的测定第56页
    4 讨论第56-58页
第三章 猪IFN-λ1对PRRSV的增殖影响第58-70页
    1 材料第58-59页
        1.1 主要材料第58-59页
        1.2 主要试剂第59页
        1.3 主要仪器第59页
    2 方法第59-62页
        2.1 引物设计第59页
        2.2 Marc145细胞的培养第59-60页
        2.3 PRRSV病毒的扩增第60页
        2.4 病毒TCID50的测定第60页
        2.5 细胞总RNA的提取第60页
        2.6 反转录第60-61页
        2.7 标准质粒的制备第61页
        2.8 标准质粒拷贝数计算第61页
        2.9 反应体系的建立与条件优化第61页
        2.10 PRRSV-N基因TaqMan荧光探针标准曲线的建立第61-62页
        2.11 重复性试验第62页
        2.12 样本的检测第6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62-68页
        3.1 细胞总RNA的检测结果第62-63页
        3.2 反应体系的建立与条件优化结果第63-64页
        3.3 TaqMan荧光探针标准曲线的建立第64-65页
        3.4 重复性试验第65-66页
        3.5 PRRSV-N基因mRNA样本检测第66-68页
            3.5.1 Marc-145细胞CPE第66页
            3.5.2 PoIFN-λ1对PRRSV增殖影响第66-68页
    4.讨论第68-70页
全文结论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7页
附录一 发表文章第77-78页
附录二 各种培养基、溶液及试剂的配制第78-81页
致谢第81-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营销视角下中华V3汽车营销策略研究
下一篇:MEMS陀螺仪随机误差建模与补偿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