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20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0-13页 |
一、我国物流业保持较高增长态势,信贷资金需求不断增加 | 第10-11页 |
二、商业银行金融服务不断创新,为发展物流金融业务提供可能 | 第11-12页 |
三、商业银行拓展物流金融业务,有效弥补物流金融发展存在的不足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物流金融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一、国外物流金融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二、国内物流金融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三、相关评述 | 第16-17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17-20页 |
一、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物流金融服务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0-43页 |
第一节 金融服务的相关理论 | 第20-26页 |
一、金融服务的相关概念 | 第20-23页 |
二、金融服务的特征 | 第23-24页 |
三、金融服务创新的动力 | 第24-26页 |
四、理论述评 | 第26页 |
第二节 物流金融的相关理论述评 | 第26-33页 |
一、物流金融的相关概念 | 第26-28页 |
二、物流金融发展模式研究 | 第28-29页 |
三、物流金融风险研究 | 第29-30页 |
四、物流金融实务研究 | 第30-32页 |
五、其他相关研究 | 第32-33页 |
六、研究述评 | 第33页 |
第三节 物流金融的理论基础 | 第33-42页 |
一、委托代理理论 | 第33-36页 |
二、交易费用理论 | 第36-38页 |
三、供应链管理理论 | 第38-41页 |
四、物流资源整合理论 | 第41-42页 |
五、理论述评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国内外物流金融业务比较分析 | 第43-74页 |
第一节 国外物流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及模式分析 | 第43-52页 |
一、国外物流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及特征 | 第43-47页 |
二、国外物流金融业务模式 | 第47-48页 |
三、典型案例:UPS的物流金融模式 | 第48-52页 |
第二节 国内商业银行物流金融发展现状及模式分析 | 第52-68页 |
一、国内物流金融服务发展现状及特征 | 第52-57页 |
二、国内物流金融业务模式 | 第57-66页 |
三、典型案例:中储集团物流金融服务模式 | 第66-68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物流金融服务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 第68-73页 |
一、国内外物流金融业务比较分析 | 第68-72页 |
二、国外物流金融发展的成功经验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四章 商业银行创新物流金融服务的优势与约束分析 | 第74-97页 |
第一节 我国商业银行创新物流金融服务的必要性 | 第74-81页 |
一、中小物流企业融资发展的需要 | 第74-79页 |
二、商业银行利润提升的需求 | 第79-80页 |
三、供应链"共赢"目标实现的要求 | 第80-81页 |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物流金融服务的优势分析 | 第81-91页 |
一、物流产业高速增长,发展模式明显变化 | 第81-84页 |
二、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 第84-88页 |
三、金融创新环境良好 | 第88-91页 |
第三节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物流金融服务的约束分析 | 第91-96页 |
一、内在约束 | 第91-93页 |
二、外在约束 | 第93-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五章 商业银行创新物流金融服务的发展模式 | 第97-122页 |
第一节 商业银行开展物流金融服务模式概述 | 第97-101页 |
一、商业银行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发展状况 | 第97-99页 |
二、商业银行开展物流金融业务运作模式评析 | 第99-101页 |
第二节 一体化服务模式架构分析 | 第101-111页 |
一、一体化服务模式概念的提出 | 第101-102页 |
二、一体化服务模式的优点 | 第102-103页 |
三、一体化服务模式构架 | 第103-111页 |
第三节 一体化服务模式的效应分析 | 第111-115页 |
一、联动效应 | 第111-112页 |
二、对称效应 | 第112-113页 |
三、"多赢"效应 | 第113页 |
四、传导效应 | 第113-114页 |
五、社会效应 | 第114-115页 |
第四节 案例分析:建设银行服务小商品批发市场"结算通"业务 | 第115-120页 |
一、"结算通"业务创新背景 | 第115页 |
二、"结算通"业务架构 | 第115页 |
三、"结算通"业务功能 | 第115-118页 |
四、"结算通"业务效益 | 第118-119页 |
五、"结算通"业务创新和启示 | 第119-120页 |
本章小结 | 第120-122页 |
第六章 商业银行创新物流金融服务的风险管理 | 第122-135页 |
第一节 物流金融风险管理研究概述 | 第122-123页 |
一、国外物流金融的风险管理研究 | 第122页 |
二、国内物流金融的风险管理研究 | 第122-123页 |
三、现行物流金融服务指标体系 | 第123页 |
第二节 商业银行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风险分析 | 第123-130页 |
一、商业银行创新物流金融服务的风险表现 | 第123-128页 |
二、商业银行创新物流金融服务的风险成因 | 第128-130页 |
第三节 商业银行创新物流金融服务的风险规避 | 第130-134页 |
一、加强仓单质押的管理 | 第130-131页 |
二、建立信用评价体系 | 第131-132页 |
三、健全相关法律 | 第132-133页 |
四、环境风险管理 | 第133页 |
五、中国建设银行"结算通"风险管理案例 | 第133-134页 |
本章小结 | 第134-135页 |
第七章 商业银行创新物流金融服务的对策建议 | 第135-155页 |
第一节 商业银行创新物流金融服务的运行机制 | 第135-143页 |
一、信任机制 | 第135-138页 |
二、协同发展机制 | 第138-142页 |
三、服务保障机制 | 第142-143页 |
第二节 商业银行创新物流金融服务的营销策略 | 第143-151页 |
一、差异化营销策略 | 第143-145页 |
二、精准营销策略 | 第145-149页 |
三、关系型营销 | 第149-151页 |
第三节 商业银行创新物流金融服务的金融支持体系 | 第151-154页 |
一、金融政策扶持体系 | 第151-152页 |
二、金融创新支持体系 | 第152-153页 |
三、信用担保体系 | 第153页 |
四、资金供给体系 | 第153-154页 |
五、金融中介服务体系 | 第154页 |
本章小结 | 第154-155页 |
结论 | 第155-157页 |
参考文献 | 第157-165页 |
后记 | 第165-166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