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8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及研究进展 | 第14-21页 |
1.2.1 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4-17页 |
1.2.1.1 自组装法 | 第14-15页 |
1.2.1.2 模板法 | 第15-16页 |
1.2.1.3 静电纺丝法 | 第16-17页 |
1.2.2 一维纳米材料的应用 | 第17-21页 |
1.2.2.1 生物检测 | 第17-18页 |
1.2.2.2 光催化 | 第18-20页 |
1.2.2.3 超级电容器 | 第20页 |
1.2.2.4 油水分离 | 第20-21页 |
1.3 二维纳米材料的制备及研究进展 | 第21-27页 |
1.3.1 二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1-24页 |
1.3.1.1 机械剥离法 | 第21-22页 |
1.3.1.2 超声法 | 第22-23页 |
1.3.1.3 模板法 | 第23页 |
1.2.1.4 水/溶剂热法 | 第23-24页 |
1.3.2 二维纳米材料的应用 | 第24-27页 |
1.3.2.1 分析检测 | 第25-26页 |
1.3.2.2 超级电容器 | 第26页 |
1.3.2.3 催化 | 第26-27页 |
1.4 癌症早期检测的研究现状 | 第27页 |
1.5 论文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27-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8页 |
第二章 具有高效催化产氢性能的异质结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压力检测癌细胞性能研究 | 第38-62页 |
2.1 引言 | 第38-40页 |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0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40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40页 |
2.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40-42页 |
2.3.1 CuO/Co_3O_4异质结纳米纤维的合成 | 第40-41页 |
2.3.2 叶酸功能化CuO/Co_3O_4纳米纤维的合成 | 第41页 |
2.3.3 氨基硼烷的催化分解 | 第41页 |
2.3.4 CuO/Co_3O_4异质结纳米纤维的合成光量子产率(AQE)的测定 | 第41页 |
2.3.5 光量子产率(AQE)的计算 | 第41-42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42-57页 |
2.4.1 催化剂的制备合成与表征 | 第42-47页 |
2.4.2 纳米纤维的催化性能和机理研究 | 第47-50页 |
2.4.3 细胞毒性测定和生物检测 | 第50-57页 |
2.5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第三章 构建二维纳米片组装的MnCo_2O_4纳米管用于压力和比色双模式检测血清样品中的癌细胞 | 第62-86页 |
3.1 引言 | 第62-64页 |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64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64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64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64-66页 |
3.3.1 MnCo_2O_4纳米管的合成 | 第64页 |
3.3.2 叶酸修饰的MnCo_2O_4纳米管的制备合成 | 第64-65页 |
3.3.3 过氧化氢的催化分解 | 第65页 |
3.3.4 TMB的催化氧化反应 | 第65页 |
3.3.5 细胞毒性测定 | 第65页 |
3.3.6 细胞计数方法 | 第65-66页 |
3.3.7 PBS缓冲体系中癌细胞的压力和比色双模式检测 | 第66页 |
3.3.8 血清样品中癌细胞的检测 | 第66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66-81页 |
3.4.1 纳米片组装的中空MnCo_2O_4纳米管的合成与表征 | 第66-70页 |
3.4.2 催化分解过氧化氢 | 第70-72页 |
3.4.3 TMB的催化氧化反应 | 第72-75页 |
3.4.4 双模式探针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测定 | 第75-81页 |
3.5 结论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第四章 超薄二维纳米片构建的MCo_2O_4(M= Ni,Cu,Zn)空心纳米管的制备及其高效光催化产氧性能研究 | 第86-108页 |
4.1 引言 | 第86-87页 |
4.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87-88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87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87-88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88-89页 |
4.3.1 PAN纳米纤维的制备 | 第88页 |
4.3.2 纳米片构建的MCo_2O_4中空纳米管的制备 | 第88页 |
4.3.3 CuCo_2O_4中空纳米管导带价带以及能带间隙的测定 | 第88页 |
4.3.4 可见光驱动下的光催化水氧化反应 | 第88-89页 |
4.3.5 光量子产率的测定与计算 | 第89页 |
4.3.6 光电化学实验 | 第89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89-103页 |
4.4.1 纳米片构建的MCo_2O_4中空纳米管的制备与表征 | 第89-99页 |
4.4.2 可见光驱动下的光催化水氧化反应和催化剂的循环实验 | 第99-103页 |
4.5 结论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8页 |
第五章 高熵值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片的制备及其高效检测葡萄糖性能研究 | 第108-134页 |
5.1 引言 | 第108-109页 |
5.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109页 |
5.2.1 实验试剂 | 第109页 |
5.2.2 实验仪器 | 第109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109-110页 |
5.3.1 Zn-Co-O超薄纳米片的合成 | 第109页 |
5.3.2 多元素过渡金属氧化物超薄纳米片的合成 | 第109-110页 |
5.3.3 超薄纳米片电催化检测葡萄糖 | 第110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110-130页 |
5.4.1 Zn-Co-O超薄纳米片的制备与表征 | 第110-115页 |
5.4.2 (Cu,Zn,Mn,Ni,Fe)-Co-O超薄纳米片的制备与表征 | 第115-119页 |
5.4.3 (Zn,Mn)-Co-O,(Cu,Zn,Mn)-Co-O和 (Cu,Zn,Mn,Ni)-Co-O超薄纳米片的制备与表征 | 第119-127页 |
5.4.4 葡萄糖的电化学检测 | 第127-130页 |
5.5 结论 | 第130-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3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4-137页 |
一、论文总结 | 第134-136页 |
二、工作展望 | 第136-137页 |
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参与课题 | 第137-138页 |
一、研究成果 | 第137页 |
二、参与课题 | 第137-138页 |
致谢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