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表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5-24页 |
2.1 植物根际促生细菌挖掘和鉴定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2.2 根际促生细菌对宿主植物的有益作用 | 第16-21页 |
2.2.1 促生作用 | 第16-17页 |
2.2.2 提高抗旱性 | 第17-18页 |
2.2.3 提高抗盐性 | 第18-19页 |
2.2.4 提高对重金属胁迫的忍耐性 | 第19-20页 |
2.2.5 提高抗病性 | 第20-21页 |
2.3 草坪草抗逆性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2.3.1 抗旱性 | 第21页 |
2.3.2 抗盐性 | 第21-22页 |
2.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梭梭根际促生细菌对黑麦草的促生作用 | 第24-37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8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3.1.2.1 菌液制备 | 第24页 |
3.1.2.2 种子处理 | 第24-25页 |
3.1.3.3 实验操作 | 第25页 |
3.1.3 指标测定 | 第25-27页 |
3.1.3.1 幼苗生物量 | 第25页 |
3.1.3.2 叶绿素含量 | 第25页 |
3.1.3.3 根系形态指标 | 第25页 |
3.1.3.4 根系活力 | 第25-26页 |
3.1.3.5 全磷含量 | 第26页 |
3.1.3.6 全氮含量 | 第26-27页 |
3.1.3.7 内源激素 | 第27页 |
3.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7-28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4页 |
3.2.1 梭梭根际促生细菌对黑麦草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3.2.2 梭梭根际促生细菌对黑麦草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 第29-31页 |
3.2.3 梭梭根际促生细菌处理对黑麦草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4 梭梭根际促生细菌对黑麦草幼苗全磷和全氮含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5 梭梭根际促生细菌对黑麦草幼苗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 讨论 | 第34-37页 |
3.3.1 梭梭根际促生细菌促进了黑麦草幼苗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 第34-35页 |
3.3.2 梭梭根际促生细菌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和营养元素的吸收促进黑麦草的生长 | 第35-36页 |
3.3.3 梭梭根际促生细菌优化了内源激素在植株中的分布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梭梭根际促生细菌对黑麦草抗旱性的影响 | 第37-44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37页 |
4.1.2.1 菌液的制备及处理 | 第37页 |
4.1.2.2 幼苗培养 | 第37页 |
4.1.3 指标测定 | 第37-38页 |
4.1.3.1 生物量 | 第37页 |
4.1.3.2 组织含水量 | 第37-38页 |
4.1.3.3 叶绿素含量 | 第38页 |
4.1.3.4 叶片相对质膜透性 | 第38页 |
4.1.3.5 丙二醛含量 | 第38页 |
4.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8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2页 |
4.2.1 干旱胁迫下梭梭根际促生细菌对黑麦草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 | 第38-40页 |
4.2.2 干旱胁迫下梭梭根际促生细菌对黑麦草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 第40页 |
4.2.3 干旱胁迫下梭梭根际促生细菌对黑麦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4.2.4 干旱胁迫下梭梭根际促生细菌对黑麦草相对质膜透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4.2.5 干旱胁迫下梭梭根际促生细菌对黑麦草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42页 |
4.3 讨论 | 第42-44页 |
4.3.1 梭梭根际促生细菌促进干旱胁迫下黑麦草的生长 | 第42-43页 |
4.3.2 梭梭根际促生细菌维持了干旱胁迫下黑麦草质膜的相对完整性 | 第43-44页 |
第五章 梭梭根际促生细菌对黑麦草耐盐性的影响 | 第44-59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5.1.1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5.1.2 实验方法 | 第44页 |
5.1.2.1 菌液的制备及处理 | 第44页 |
5.1.2.2 幼苗培养 | 第44页 |
5.1.3 指标测定 | 第44-46页 |
5.1.3.1 生物量 | 第44页 |
5.1.3.2 叶绿素含量 | 第44页 |
5.1.3.3 根系活力 | 第44-45页 |
5.1.3.4 根体积 | 第45页 |
5.1.3.5 叶片质膜透性 | 第45页 |
5.1.3.6 叶片渗透势 | 第45页 |
5.1.3.7 可溶性糖含量 | 第45页 |
5.1.3.8 脯氨酸含量 | 第45-46页 |
5.1.3.9 过氧化氢酶活性 | 第46页 |
5.1.3.10 Na~+、K~+含量 | 第46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46-55页 |
5.2.1 盐胁迫下梭梭根际促生细菌对黑麦草生长的影响 | 第46-49页 |
5.2.2 盐胁迫下梭梭根际促生细菌对黑麦草根体积和根系活力的影响 | 第49-50页 |
5.2.3 盐胁迫下梭梭根际促生细菌对黑麦草质膜完整性的影响 | 第50-52页 |
5.2.4 盐胁迫下梭梭根际促生细菌对黑麦草渗透调节能力的影响 | 第52-54页 |
5.2.5 盐胁迫下梭梭根际促生细菌对黑麦草Na~+、K~+含量的影响 | 第54-55页 |
5.3 讨论 | 第55-59页 |
5.3.1 梭梭根际促生细菌促进盐胁迫条件下黑麦草的生长 | 第55-56页 |
5.3.2 梭梭根际促生细菌维持了盐胁迫条件下黑麦草膜的相对完整性 | 第56-57页 |
5.3.3 梭梭根际促生细菌增强了盐胁迫条件下黑麦草的渗透调节能力 | 第57-58页 |
5.3.4 梭梭根际促生细菌提高了盐胁迫条件下黑麦草的K~+/Na~+ | 第58-5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导师简介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