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20页 |
1.2.1 氮肥运筹对水稻群体构建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 第14-15页 |
1.2.2 氮肥运筹对水稻植株氮代谢特征的影响 | 第15-17页 |
1.2.3 氮肥运筹对稻田土壤氮素循环转化的影响 | 第17-19页 |
1.2.4 氮肥运筹对稻田氮素损失的影响 | 第19-20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20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氮肥运筹对水稻群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22-41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2.1.1 试验区概况 | 第22-23页 |
2.1.2 试验设计 | 第23页 |
2.1.3 研究内容及试验方法 | 第23-24页 |
2.1.4 数据计算与统计分析 | 第24-25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5-38页 |
2.2.1 水稻群体分蘖动态 | 第25-28页 |
2.2.2 叶面积指数 | 第28-29页 |
2.2.3 干物质量 | 第29-30页 |
2.2.4 产量、收获指数及产量构成因子 | 第30-38页 |
2.2.5 稻米品质 | 第38页 |
2.3 讨论与结论 | 第38-41页 |
第三章 氮肥运筹对水稻氮代谢生理的影响 | 第41-58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3.1.1 试验设计 | 第41页 |
3.1.2 研究内容及测量方法 | 第41-43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3-54页 |
3.2.1 不同时期水稻根系活力变化 | 第43页 |
3.2.2 不同处理下水稻根系形态特征 | 第43-48页 |
3.2.3 不同时期水稻功能叶片SPAD值与光合速率 | 第48-50页 |
3.2.4 不同时期水稻功能叶片氮代谢关键酶活性 | 第50-54页 |
3.3 讨论与结论 | 第54-58页 |
第四章 氮肥运筹对稻田氮素利用及损失的影响 | 第58-82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8-59页 |
4.1.1 试验设计 | 第58页 |
4.1.2 研究内容及测量方法 | 第58-59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9-68页 |
4.2.1 田面水NH_4~+-N浓度与渗漏水NO_3~--N浓度变化 | 第59-61页 |
4.2.2 水稻各器官氮素浓度及土壤中氮素残留量 | 第61-65页 |
4.2.3 不同生育时期水稻吸氮量及地上部氮素总积累量 | 第65-66页 |
4.2.4 成熟期籽粒氮素来源 | 第66页 |
4.2.5 成熟期稻田氮素利用率评价指标 | 第66-68页 |
4.3 讨论与结论 | 第68-82页 |
第五章 不同氮水平下水稻碳氮代谢特性与蛋白质组学分析 | 第82-110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82-85页 |
5.1.1 试验设计 | 第82页 |
5.1.2 研究内容及测量方法 | 第82-85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85-95页 |
5.2.1 干物重及氮含量 | 第85-86页 |
5.2.2 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特性 | 第86-88页 |
5.2.3 碳代谢酶活性 | 第88-90页 |
5.2.4 氮代谢酶活性 | 第90-92页 |
5.2.5 水稻根系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 第92-95页 |
5.3 讨论与结论 | 第95-11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0-11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110页 |
6.2 研究创新点 | 第110-111页 |
6.3 展望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5页 |
致谢 | 第125-126页 |
作者简历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