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前言 | 第10-13页 |
第1章 条约与条约无效概论 | 第13-18页 |
第一节 条约的定义和特征 | 第13-15页 |
一、条约的定义 | 第13页 |
二、条约的特征 | 第13-15页 |
第二节 条约的无效 | 第15-18页 |
一、导致条约无效的原因 | 第15-16页 |
(一) 形式原因 | 第15页 |
(二) 实质原因 | 第15-16页 |
二、条约无效的种类 | 第16-18页 |
(一) 相对无效 | 第16页 |
(二) 绝对无效 | 第16-18页 |
第2章 条约无效的实质原因之——缔约能力欠缺与逾越缔约权缔约 | 第18-32页 |
第一节 缔约主体不具备相应的缔约能力 | 第19-25页 |
一、国际组织 | 第19-21页 |
(一) 国际组织的缔约实践 | 第19-20页 |
(二) 关于国际组织缔约能力的学说 | 第20页 |
(三) 公约关于国际组织缔约能力的规定 | 第20-21页 |
(四) 完善公约关于国际组织缔约能力规定的思考 | 第21页 |
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组织 | 第21-23页 |
(一) 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组织的缔约实践 | 第21-22页 |
(二) 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组织的缔约能力 | 第22页 |
(三) 完善公约关于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组织缔约能力规定的思考 | 第22-23页 |
三、地方行政区 | 第23-25页 |
(一) 联邦成员的缔约能力 | 第23-24页 |
(二) 单一制国家的高度自治地区的缔约能力 | 第24页 |
(三) 完善公约关于地方行政区的缔约能力欠缺与条约效力关系规定的思考 | 第24-25页 |
第二节 机关和代表逾越缔约权缔约 | 第25-32页 |
一、机关逾越缔约权缔约 | 第25-28页 |
(一) 机关逾越缔约权缔约与条约效力的关系 | 第26-28页 |
1.机关逾越缔约权缔约和条约效力关系问题的相关学说 | 第26-27页 |
2.公约关于机关逾越缔约权缔约和条约效力关系的规定 | 第27-28页 |
(二) 完善公约关于机关逾越缔约权缔约与条约效力关系的思考 | 第28页 |
二、代表逾越缔约权缔约 | 第28-32页 |
(一) 代表逾越缔约权限缔结需核准才能生效的条约的情况 | 第29页 |
(二) 代表逾越缔约权限缔结无需核准即生效的条约的情况 | 第29页 |
(三) 公约关于代表逾越权限与条约效力关系的规定 | 第29-30页 |
(四) 穿鼻条约案 | 第30-32页 |
第3章 条约无效的实质原因之二——同意有瑕疵 | 第32-46页 |
第一节 错误 | 第32-35页 |
一、错误的种类 | 第32-33页 |
二、公约关于错误与条约效力关系的规定 | 第33-34页 |
(一) 事实或情势错误与条约效力关系的规定 | 第33页 |
(二) 文字错误与条约效力关系的规定 | 第33-34页 |
三、隆端寺案、美巴商务条约案 | 第34-35页 |
第二节 诈欺 | 第35-38页 |
一、诈欺的定义和特征 | 第36页 |
二、公约关于诈欺与条约效力的关系的规定 | 第36页 |
三、完善公约关于诈欺规定的思考 | 第36-37页 |
四、意埃友好条约案 | 第37-38页 |
第三节 贿赂代表 | 第38-40页 |
一、贿赂代表的认定 | 第38-39页 |
二、公约关于贿赂代表与条约效力的规定 | 第39页 |
三、中俄密约案 | 第39-40页 |
第四节 强迫 | 第40-46页 |
一、对一国的强迫 | 第40-43页 |
(一) 对一国强迫的认定 | 第41页 |
(二) 公约关于强迫与条约效力关系的规定 | 第41-42页 |
(三) 公约关于强迫与条约效力关系规定的思考 | 第42-43页 |
二、对一国代表的强迫 | 第43-44页 |
(一) 对一国代表强迫的认定 | 第43页 |
(二) 对代表强迫而缔结条约的效力问题的不同观点 | 第43-44页 |
(三) 公约关于对代表强迫而缔结条约的效力问题的规定 | 第44页 |
(四) 公约关于对代表强迫而缔结条约的效力问题的规定的思考 | 第44页 |
三、慕尼黑协定案 | 第44-46页 |
第4章 条约无效的实质原因之三——违反强行法 | 第46-59页 |
第一节 违反强行法 | 第46-53页 |
一、强行法概述 | 第46-47页 |
二、强行法的定义、特征和外延 | 第47-49页 |
(一) 强行法的定义和特征 | 第47-48页 |
(二) 强行法的外延 | 第48-49页 |
三、违反强行法与条约效力的关系 | 第49-50页 |
(一) 公约关于违反强行法和条约效力关系的规定 | 第49页 |
(二) 强行法的效力 | 第49-50页 |
四、完善公约关于强行法问题规定的思考 | 第50-52页 |
(一) 公约关于强行法问题规定的不足 | 第50页 |
(二) 公约关于强行法问题规定的建议 | 第50-52页 |
1.在可行的范围内列举强行法的外延及产生时间 | 第50-51页 |
(1) 强行法包含的某些规则可以确定 | 第50-51页 |
(2) 强行法某些规则产生的时间可以确定 | 第51页 |
2.应确认公约五十三条和六十四条具有追溯力 | 第51-52页 |
(1) 强行法本身早于公约存在 | 第51-52页 |
(2) 确认公约五十三条和六十四条的追溯力有利于现实国际问题的解决 | 第52页 |
五、案例: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 | 第52-53页 |
第二节 不平等条约问题 | 第53-59页 |
一、不平等条约的概念与特征 | 第53-55页 |
(一) 不平等条约的概念 | 第53-54页 |
(二) 不平等条约的特征 | 第54-55页 |
二、不平等条约的国际法效力 | 第55-56页 |
(一) 公约生效后订立的不平等条约的效力 | 第55页 |
(二) 公约生效前订立的不平等条约的效力 | 第55-56页 |
三、案例:民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实践 | 第56-59页 |
第5章 条约无效的实质原因之四——条约冲突 | 第59-65页 |
一、条约冲突概述 | 第59页 |
二、条约冲突的类别与冲突条约的效力 | 第59-63页 |
(一) 本身包含有优先地位条款的条约冲突的效力问题 | 第59-60页 |
1.包含优先地位条款的条约 | 第59-60页 |
2.公约关于包含优先地位条款条约之间冲突的效力的规定 | 第60页 |
3.完善公约关于包含优先地位条款条约之间冲突的效力的规定的思考 | 第60页 |
(二) 前后两个或几个条约的当事国都相同的条约冲突的效力问题 | 第60-61页 |
1.公约关于前后两个或几个条约的当事国都相同的条约冲突效力问题的规定 | 第61页 |
2.公约关于前后两个或几个条约的当事国都相同的条约冲突效力问题的规定的思考 | 第61页 |
(三) 前后两个或几个条约的当事国部分相同、部分不同的条约冲突的效力问题 | 第61-63页 |
1.前后两个条约都是双边条约,当事国不完全相同 | 第62页 |
2.前后冲突的条约是多边条约,缔约国部分相同部分不同 | 第62页 |
3.公约的规定 | 第62页 |
4.对公约规定的思考 | 第62-63页 |
三、奥斯卡.钦要求赔偿案 | 第63-65页 |
结束语 | 第65-67页 |
注释 | 第67-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4-75页 |
后记 | 第75-77页 |